新闻中心

新起点新征程转设大家谈之院长专访(上)

发布时间:2012-05-24浏览次数:0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转设作为我校发展史上里程碑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成功举办转设晚会,向社会各界宣告我校转设成功并圆满更名后,庆祝声中也引发了师生们关于“转设”的讨论热潮。记者们通过大量的采访,让干部、老师、学生们谈谈他们的看法和对今后工作,学校发展的思考。 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  武文   扬卓越之帆 济辉煌之海   三亚学院转设成功是历史的必然。它彰显了三亚学院在过去的出世阶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它昭示我们从此迈入一个辉煌的划时代的飞跃。我们三亚学院人为此而骄傲,为此而欢欣鼓舞。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然而此时此刻,我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不能不说,不能不议!我们都记得那个刻骨铭心的日子——2005年,三亚学院肩负着祖国的委托,人民的召唤,降生于南海之滨,落笔峰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知经受了多少血与火的考验?但是,我们肯定地说:过去的七年是不平凡的七年,是艰苦拼搏、勤奋探索、求实创新的七年!   过去——现在——将来,是一条斩不断的河。回忆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未来,心潮澎湃逐浪高。十年卓越进程,任重而道远,我们无理懈怠,无由傲慢,做大学问者、做大事业者、做大文章者,必“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将乘风扬帆于大海之中,展翅翱翔于蓝天之上,以大德行,大智慧告慰天下!   公共基础学院院长 潘均   继往开来创造新绩   05年三亚学院拔地而起,这么短的时间,我们的规模、学生数量、发展速度,堪称教育史上的奇迹,所以今天的转设成功可以说是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一种回报,这是一个对我们从05年建校以来所做的大量工作的一个肯定,为我们全院师生为转设工作所做的努力写下的一个圆满句号。但是成功转设为三亚学院只是我们发展历程中一个篇章的完结,同时也意味是我们一个新的里程碑的开始,我们要根据学院的计划逐步实现十年卓越进程所确立的各项规划,丰富我们内涵建设,沉淀我们的文化底蕴,从而使三亚学院更快、更好的成长。   在我们“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学校使命指引下,三亚学院的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教学楼数量的增加、教育器材的完善、教学体制的改革,阳光文化的提出、卓越进程的实施……从物质设施基础到文化精神理念,学校不断地追求全面的发展。   在转设成功的基础上,三亚学院今后应该做到:   一、不断提高办学的层次和档次。三亚学院现在独立学院中排名第三,此次转设成功后,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原地不动,而是要不断提高自身办学的层次和档次。一面秉承改革创新的经验,一面与国际国内各大院校结成合作伙伴,边看边总结,边走边思考。   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学院的师资力量。重点培养并提高老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以敬业负责的教学态度为基础,丰富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使得老师的教学水平能够达到学院十年卓越进程的要求,成为一流教师;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与“学”更好的结合。   三、着重发展教学科研。三亚学院的办学思想是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用科研促教学。科研是衡量一所高校档次的标准,在近几年里,三亚学院的教学科研成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比如今年的一月到三月,公共基础学院就发表了论文13篇,出版书籍1本。这些科研成果的提升与我们学院的十年卓越进程的内涵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在大学里面,大到一个学院的体制改革,小到一个学生的思想变化,想与时俱进、脱颖而出的最好的办法不是闭门造车、埋头苦干,而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立足实际,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现在我们取得的成就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历史,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创造下一个明年丰收年,而我们的丰收就是下一个五年计划,十年进程。                                                              体育学院院长 魏增光     以亲水和休闲体育推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首先,我要代表体育学院全体师生祝贺我校转设成功。    学校转设后,我们体育学院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机会同国外更多的大学进行合作办学。现在体育学院拥有海南省唯一的两个专业——休闲体育和亲水运动。休闲体育是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体育功能转变的必然趋势,休闲时代的来临给休闲体育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对休闲体育和亲水运动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因此我院在积极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向外寻求合作,不断完善专业建设。转设成功后,我们马上会与中国潜水协会三亚合作部进行合作,引进国际教材,在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上都会进一步向实践化和国际化接轨,力求能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带动三亚以至海南省的休闲体育和亲水运动的发展。    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发展,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转设的大好背景下,我院坚持质量内涵发展,把握特色建设,坚定“以德育人,以能立人,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切实把体育学院办成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科学研究的高新园区。也希望我们的学校在今后的发展中越来越蓬勃,为广大学子创造更多的学习条件,为国家的建设输入更多的人才。  理工学院院长  吕振肃     新机遇   新建设   成功转设,对三亚学院来说是一个里程碑的事,这使学校突破了原先体制上诸多的约束,提高学校的层面、提升了我校的地位、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交流中更有自主权,能够更好的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以及更好的创办好学校。    但是学校在获得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三亚学院成为独立的民办大学之后承担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想要排到全国高校的前100名,成为民办大学的标杆、优秀代表,还需要做以下的准备和努力。一、要学校树立好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做好定位。三亚学院虽然成立时间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学院具有一定优势。其优势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和国内许多老牌名校相比,他们的学生理论知识强,但是实践能力却不一定比得过三亚学院的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学校会不断利用优势,满足社会的需求,突破质量发展。二、重点发展科学研究。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学科门类要全。三亚学院现在已经属于综合性大学,已经涵盖了八大学科门类,今后还将结合学校地域优势,发展重点学科,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内涵发展建设。 三、寻求多方合作。一方面要积极同企业合作,协同创新。另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参与国际级的科研,拓展我校的可利用的资源。   在转设成功的大背景下,理工学院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行业需求,转变了一直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专业设置,新增特色的汽车变速器专业,这是李书福先生与陆丹院长极力倡导帮助的结果。在学校的发展中,我院把握机会与华威大学展开多方面和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海洋研究院的科研作用,并且与中科院合作立三亚深海科技研究所,已经签订好了人才输送协议。我们一直在努力提供每一次机会给理工的同学。   我院现在主要的建设方向是:一、加强与其他高校以及企业的深度合作,解决国家所需,争取达到协同创新的目标,并且要在三年内做出成果。二、加强自己专业的学科建设以及科研技术,达到其他高校的水平。现在中国大各大高校都在发展,学校的压力很大,不过相信在十年卓越进程的指导下,未来我们有能力办好各个科研科目。 社会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 孙仁佳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社发学院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学院之一,目前设有社会学、心理学、城市规划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社会学和城市规划两个专业是海南省独有的本科专业,在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资源方面,学院在省内有独特的优势。近期我校成功转设为三亚学院,给我校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发展学院一千余名师生满怀万分喜悦和万丈豪情,迎接学院新的发展机遇。   社会学科是由国内著名社会学家、博士生导师沈关宝教授于2005年领衔主办的。借助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东风,国内和省内对社会学科人才需求急剧增加,给这个学科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生命力。经过几年的发展,社会学目前已成为我校的重点学科;如今我院的社会学科名师荟萃,除沈关宝教授、陆丹教授等学术带头人,还聘请了孙立平(清华大学)、丰子义(北京大学)、张乐天(复旦大学)、蔡禾(中山大学)等一批国内著名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学院内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一个以名师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已经初步形成,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我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优势,得益于学校的“311的才培养模式”。学校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极为重视,建校伊始,学校就成立了康馨心理咨询中心和健康人格工作室,建设了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九大平台,这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去年,学校又投入资金,建成了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实验室,使之成为集实验教学、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城市规划专业虽然成立较晚,但是我们有原来创办城市文化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基础,加上国际旅游岛建设对城乡规划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去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将原“城市规划”专业正式更名为“城乡规划学”,并提升为一级学科,这对专业的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该专业仅设立一年,就已经建立了一支有教高学历、较好学科背景、较丰富规划经验、年富力强、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三年之后,该专业定将高水平地通过新专业评估,为国际旅游岛培养出一批合格的规划专业人才。回顾学院发展的历史,放眼十年卓越进程的未来,社发学院广大师生充满信心。我们决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尽早把我校建设为一所现代化大学而奋斗!  国际旅游学院院长 张宇红     培养国际化人才 服务全国 面向世界   我校建校七年来,形成了拥有13个教学学院和1个教学部、56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八个学科门类、近两万本科在校生的办学规模。学校的高效率办学、发展思路及初步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2012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公布,三亚学院排名第三。    学校的育人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但仍存在诸多机遇和挑战。学校从建校以来一直重视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即学校的定位、目标和特色问题;二是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也就是学校发展的路径和方法问题。为了很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学校在科学分析和正确估价自身办学实力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亚学院十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同时也为二级学院修订本院的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三亚学院正式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身份的转变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可以获取、引进来自国内外更多高质量的资源。国际旅游学院作为学校的二级学院,可以借助学校的平台谋求自身更大的发展。   国际旅游学院于2010年5月开始组建,当年9月开始招生,现有旅游管理专业(国际酒店方向)两个年级,在校生380多人。2012年9月新增对外汉语(旅游商务方向)专业,预计招生规模80人。到2014年,学院预计学生规模将达800人,并产生本学院首届毕业生。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本院的办学经历及学科专业特点和师资队伍状况,国际旅游学院肩负着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责任。学院的建设要抓住机遇、利用优势、明确目标、突出国际化特色,立足三亚和海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海南国际旅游岛乃至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培养数量足够、层次合理、质量优良的国际旅游管理人才,并为三亚学院开展教育改革创新、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融入国际高等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管理学院院长 王毅武   促内涵建设 助学风发展    对于三亚学院今后的发展,我认为要做好五个一工程。所谓五个一工程,是指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只有把这五个工程抓好,学生才有质量。拥有好的团队,好的老师,大学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有了,又有好的学科、好的专业、好的课程,这个大学才是合格的好大学。    关于内涵建设,五年“出世计划”阶段三亚学院基本上是在打基础,快速发展,这个过程当中是以外延建设为主,内涵建设为辅的。而今后我们要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外延建设为辅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要从学校的师资质量,课程质量这几个方面做好。三亚学院提出2012年是学风建设年,我觉得恰到好处,也是抓住了根本,也是当务之急。一个大学的学风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的素质,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前途问题。关键问题在于学校的学风到底存在什么问题,采取什么解决办法,也就是把问题找准,路子走对。   我以为学风建设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风,一个是教师的教学风气是教风,还有一个是管风,管理的风气。学风,教风,管风三风合起来就是一个学校的校风。这三风里面我觉得教风是主导,我们每个老师都兢兢业业,作风端正,不误人子弟,都是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学生们的学风也会自然得到改善。以管理学院为例,我们要求全力联动全员一体化,也就是与全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一体化本质内容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了教学班和专业建设上,这两个重点抓住,管理学院的学风有了很大的提升。细节决定成败,从细节着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我们应该学习“极力争取”的三亚精神,不管什么事情,不做则已,做就做得更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之以恒地努力进行学风建设,实现三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采访记者:大学生记者团 张�F蕾 徐玉仙 尚晓晨 梁晨)(部分图片:大学生记者团 张桢干 丁天一 郑岑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