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评论文章转设纵横谈

发布时间:2012-04-30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三亚学院”化蛹成蝶,破茧而出。“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成为历史了。转设,我们成功了!   这是最近以来,所有的三亚学院人,和所有关心三亚学院的人,老师、学生和校友,家长、政府和企业都关注的。这件事为何值得欢欣鼓舞?转设之后我们如何再创辉煌?兹就上述问题,不揣浅陋,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势在必行 华丽转身  众所周知,2005年成立的“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是一个独立学院。何谓独立学院?在学院前面有一个前缀,同道中人有一比,此前缀即如一个“婆婆”:“婆婆”是要管媳妇的,这是她的合法性。她可以这样管,也可以那样管,也可以定个规矩什么都不管。这就意味着,就理论而言,独立学院还不是真正独立的大学,而是母体之下一个分支的教育机构。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是幸运的,海南大学象是个慈祥的“婆婆”,她始终信任和关心她的“媳妇”,从不大包小揽,但请支持的一定支持,使三亚学院获得了完全自主的发展空间。“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当然也是一个贤惠能干的“媳妇”,她始终尊重和体贴海南大学,从不添堵添乱,也从未依赖伸手。一南一北,相距500-600里,名虽婆媳,实则姊妹。其情也深,其义也厚。这是独立学院的个案遭遇,并非到处可见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教育部批准设置独立学院,不过是一个从实际出发的过渡举措。因为当时的高等教育不敷所求,当时的民间办学力量尚未成熟。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市场的历练,中国民办大学长大了。儿大分家,树大分杈,是时候让独立学院自由翱翔了。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教育部现在的政策是:所有先后设置的独立学院,出路有二:一是发育成熟,身强体健的,转设为民办大学,单飞;二是发育迟缓,尚需襁褓呵护的,再多给几年成长时间;到期依旧孱弱,难禁风雨,那就要么并入别的民办大学,要么取消办学资格等等不一而足。转设是硬道理,迟早必转,先到先得,势在必行。   十年磨一剑,艰苦非等闲。三亚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多年的奋斗与拼搏,终于赢得了体制标准的完全认同,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一次漂亮的跨越,这是茁壮成长的三亚学院应得的快乐与光荣。 二、根基扎实 前程万里  三亚学院本科教育规模在岛内排名第二,仅次于海南大学。近日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宣告这个排序已经定格。   三亚学院的国际国内合作步伐,既快,又大,且实,在岛内堪笑江湖:   与国外大学合作,已签协议的,英国有华威大学,和我们联合在本土培养研究生;俄国有沃罗涅日大学,美国有尼亚加拉大学,和我们互派教师,交换培养学生;美国阿肯色中央州立大学是我们的姐妹校,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有我们的交换生。   与国内名校合作,有中山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或和我们联合培养硕士博士,或与我共办专业共设研究机构学术合作;很快将有其他各校加入合作名单;海南大学亦师亦友,在新的起点上,和我们的平等合作将更加深入;   与知名企业吉利集团、沃尔沃合作,那是轻车熟路;与顶尖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合作,已经尘埃落定;与各级政府部门合作研发,更是我们的优秀传统。   环顾国内同侪,论办学规模条件与层次;论国际化程度;论自有师资、名师和外籍师资;论地缘优势;论稳健,论活力,论理想,论制度,论文化,论气质;——三亚学院即使不会自夸,但定有勇气邀群雄问鼎。   七年来我们一路狂奔,突破十面埋伏,在独立学院框架下,尚且斩获如此之多。而今体制认可,同行首肯,市场青睐,三亚学院眼前一马平川,可谓海阔天空,前程万里——   试问全国民办高校,除三亚学院,更几多能直接以城市命名、不加任何前缀和限定词的?我们必须说:三亚学院,名字好,好名字。简洁大气,干脆利落,与国际旅游岛先发优势的名城三亚相依、相携,同进共荣。转设后的三亚学院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天下熙熙,欲与比翼共舞者,必将翩翩而至。千真万确,我们走进了新时代。   在这个新的时代,更多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在召唤着三亚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做三亚学院老师,光荣。   在这个新的时代,更好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就业机会,在等待着三亚学院所有的同学。做三亚学院学生,自豪。   老师光荣,家属俱荣;学生自豪,家长骄傲;母校进步,校友有光。好学校,好声望,好职业,好前途,凡我三亚学院人,谁不因此喜上眉梢?   三亚学院有名言,教育是诚实的事业,教育人是有良知的人。三亚学院传统讲喝水不忘掘井人。三亚学院发展壮大,地方与社会岂能不受益?市场岂能不欢迎?党和政府岂能不放心,人民岂能不满意?凡关爱三亚学院者,谁不因此额手称庆?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转设成功非易事!艰苦奋斗、根基扎实而后成;“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华丽转身当喜悦,建功立业、乘风破浪会有时! 三、躬自警省 再创辉煌  转设了,跨过了一个高高的门槛,是否就可以马放南山、高枕无忧了?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排位更靠前了,是否成功就会不请自来,不再需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预见压力预设,挑战自己极限和志向诣趣了?   更多的机遇,从来就伴随着更大的挑战,甚至还意味着更多甜蜜的陷阱。古人说“自知者明”,难道我们不知道,三亚学院的教学水平还不足够高,科研能力还不足够强,师资队伍还不足够强大,制度设计还不足够完美,社会资源还不足够丰富?难道我们不清楚,三亚学院万里长征才刚起步,离“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跋涉?    转设成功了,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更高,我们面临的竞争伙伴也更强;转设之后,我们身在红海还是蓝海?面对新的困难,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创业初期的勇气斗志、是否拿得出新的办法?我们是否会沾沾自喜,躺在过去的成功薄上睡大觉,不知东方之既白?我们是否料不到、看不清别人也在大步前进,看不到市场与环境点点滴滴始终存在的微妙渐变,终会酿成翻天覆地的巨变,而不能忧患?   看似一马平川,实则危机重重。凡我同志,敢不躬自警省,再接再厉,以更宏远的抱负,更大的勇气,更强的斗志,更多的智慧,更广泛的力量,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敬畏心责任感,履行好我们教育人应履行的职业职责,克服必然会不断迫近我们的每一个困难?   每一位同志都应自问:我完全理解并切实躬行了学校的理念与文化吗?我在不断学习新知以因应时代要求吗?我把十年卓越进程当作了奋斗目标、把个人发展和学校进步紧紧绑在一起了吗?我有没有安步当车、志得意满?我有没有搞过场、图表现、不干实事?我有没有本领不大、官气十足、乃至寻机弄虚作假中饱私囊?我有没有不学无术、不思进取、自欺欺人、混时度日?我有没有嫉贤妒能、唯我独尊、堵塞贤路,以至群贤落落寡欢,学校活力动力衰减?我是否真的在位、到位、大有作为,真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三亚学院的抱负岂在转设成功而已!三亚学院即便大气不薄待平凡但却不宜善待庸人,即便求大“乃容”但也不容养懒济滑。三亚学院不能一日不前进、一日不更完美!凡我三亚学院人,为迎接新的挑战,都当枕戈待旦,时刻准备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市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品质与成功。让我们继承创业传统,昂扬斗志,不断抓住机遇,戒骄戒躁,相携而进。在新的起点和平台上,昂首阔步进军新时代,锻造品牌,不断推进卓越进程,为我们教育者崇高的使命,为我们职业的共荣与快乐,为了我们的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为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进步,而义无反顾、心无旁骛的快乐前行! (冲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