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以育人为本进行机构改革我校构建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模式

发布时间:2012-02-29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全体干部会议上,校领导陆丹阐述学校机构改革新变化及意义各学院团委书记会议,共同讨论辅导老师工作前置进社区后的各项新变化校领导陆丹详细阐述我校机构改革全位对接学风建设及学生培养的方法及路径   从我校建校以来,一直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开展各项工作,校领导陆丹反复强调,无论哪个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机构,无论哪一项具体工作,每个环节都要从学校“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使命出发,每个细节都要回溯到“育人”的根本目标。今年开学,学校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大学的育人功能,又在机构改革上做出了大文章。   通过对国内高等教育机构设置和国外知名大学对比,综合教学管理运行中的各种实际情况,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要切实落实好“育人”功能的实现,一切从学生出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校每一块的工作都直接对学生负责。而以往大学所通常使用的教务和学生各管一块的传统做法造成了学生管理的相对独立及松散,为了能使学生在专业教育和素质养成的步调上协调一致需要花费较大的沟通成本,因此,学校今年将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统一起来,成立教学管理中心综合协调各方面工作,整合“育人以学生为本”和“办学以人才为本”的教与学两大功能,实行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一体化,统筹教学育人的思想、路径、办法,增加师生员工的交流性和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全面协调地促进学风提升。   目前,学校经过近七年的发展,办学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基本愿景已经形成了全校师生上下一致的共识和主流价值观;五种文化的凝练和润泽为学校开展各项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氛围;创新、创业、创价值的一贯传统为学校提供了贯彻落实的执行力保障;而校领导陆丹在一系列办学实践和理论思考中提炼总结出的现代大学“轴性设计”理论、“职业化全位理论”等一系列理念,为这次的机构改革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据了解,改革后的教学管理中心将下设四个处室,分别对应教学运行管理、学生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和试验实践教学管理。同时,二级学院的管理重心继续下移,各学院院长要在管教学的同时协调学生工作,在校、院两个层面形成统一协调、和谐发展的统一步调。从而有效实现学校各项工作和学风建设的深层联系,进一步打通学风建设的各个环节,形成“内涵建设中各项工作理念全聚焦于学风”, “各级各类组织功能全转换、全促进学风”,“学生德智体发展全定位于学风”,“教师发展道路全关联学风”, 切实落实好学校今年的“学风建设年“内涵建设目标。   为了适应新的机构调整,学校还优化了各项相关制度。比如以学生的学业周期将常规教育系统化、规范化;比如让学风建设具有班级化、社区化、专业化、社团化、个体化的基本特征,无学风不成班级,无学风不成社区,无学风不成专业,无学风不成社团,无学风不成学生。以一个个具体抓手有的放矢,有效落实。形成人人谈学习,人人愿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风气。   为了将新的学风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让学生从这样的机构改革中直接受益,学校还将辅导老师的工作地点前置进社区,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贴近学生,开创班级管理新路子。学校下放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升级社区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目标,主要是为了把过去班级管理的模型,向社区管理倾斜,让辅导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更便捷的通道和学生更好地交流。   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从理念、制度到工作模式上的层层调整,是学校坚持“十年卓越进程”中质量工程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质量建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一贯坚持“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使命的深化落实,以育人为本进行改革创新是学校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大学的思路、行动和目标,也是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