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小记:今年暑假,我曾电话采访过在上海世博会服务的张萌�o同学。9月,当他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学校开始他的新学年时,我们有了一次关于这次世博之行的短暂交流。我说让他把他的故事写下来,为这次志愿者服务留下纪念。他却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写我自己,我想写我们这个团队。你知道吗?我们来自三亚学院的几个人,真的都特别优秀,我们在一起,一共完成同一个目标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我想把这种经验告诉学弟学妹们。” 于是,我们就有了如下的文字: 回想起我们的上海世博志愿者之行,有太多的付出与收获,太多的辛苦与喜悦!写下文字,既为纪念,更为感谢,感谢学校的培育,让我们有如此机会! —— 张萌�o
(一)竞争“上岗” 奋斗篇 
回想世博会志愿者选拔所走过的路程,依然有丝丝的激动与开心。面对组委会发来的要求不止一次奔赴海口的笔试、面试和体能测试的通知,我们犹豫过,尤其是想到要和来自全海南近千名选手一起竞争时,心里也有过一点点的不自信。如果,没有选上,付出了这样的精力和物力,真的值得吗?事实证明,我们的抉择是正确的,面对这样的机会,我们没有放弃,选择了去海口,选择了去战斗,这场大家一起的战斗!世博会对我们而言,是机遇和挑战,是肩上的责任,更是一种光荣的使命。 当时正值开学时间,大家都很忙碌,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共同学习世博知识,分享考试经验,一起租车去海口。从决定参选到一次次的奔赴海口,从如饥似渴的学习世博知识到挥洒汗水准备体能测试,我们一直以一个团队共同前进,尤其是在面试的时候,身着整齐划一院服的我们更是一个集中的个体,代表着学院的荣誉!我们要以自信展示学院的风采,证明我们的实力,在这样一个全海南的学子们pk的平台上证明三亚学院学子的优秀! 当我在世博园区服务的时候,胸前三亚学院的校徽沉甸甸的,我明白,这凝结了多少汗水,又孕育着多少希望和期待…
(二)努力工作 汗水篇 八月,代表海南的60名志愿者汇聚于黄浦江畔,这其中就有来自三亚学院的5名学子,除去我其他4位分别是旅业管理分院会展07的胡磊、会展06的学姐张滕、旅行社07的潘航、酒店07的谢连星。由于面试时的出色表现,我们都被分到了第一小组,而我则光荣地被任命为第一小组的组长。在这17天的难忘的时光里,我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一起奋战在主题馆、海南馆、宝钢大舞台和中国馆,彼此结下了深深的友谊。

潘航和张滕同学骄傲地在志愿者旗帜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来自我院的5位“小白菜”,左起:潘航、张萌�o、胡磊、谢连星、张滕 海南馆位于b片区省区市联合馆内,主题是“海南让您的生活更美好”,整个展示分为三个副主题:“度假天堂”、“宜居宝岛”和“开放特区”。 展馆外墙是独特的丝线幕,可以随风轻微摆动。外侧蓝色的丝线帷幕清逸飘柔,似风似雨,很好地展现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椰风海韵的天堂风情;同时丝线帷幕独有的朦胧营造出唯美浪漫的氛围,内侧白色的丝线帷幕接受影像之后,既可以是天空,也可以是陆地,也可以是深海,变换成蓝天、白云、椰林等画面,极具梦幻色彩。 这样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展馆,开馆以来一直比较热闹。自8月7日世博会海南活动周开幕,人气更足,我们的工作愈发忙碌起来。除馆内已容纳满场的观众外,馆外排队的观众挤满了排队区,甚至影响到一旁的道路通行,需要不断进行人员疏导;此外,前来要求盖海南印章的人较之以往自然明显增多,排起了小长队,志愿者盖章盖得手发酸…… 就是在这样大的工作压力下,在海南馆的入口处,依然能看到谢连星同学阳光的笑容。那甜美可爱的笑容犹如三亚的阳光,给每一位踏入海南馆的游客以最热情的问候:“欢迎参观海南馆!”在她的指引下,游客们整齐有序地步入展馆欣赏八分钟全景宽屏宣传电影。

在海南馆入口处总是洋溢着阳光般微笑的谢连星同学 海南馆出口处则是与谢连星同学完全不同的场景。胡磊同学在此“严阵以待”。由于海南馆的位置特殊,出口处人流量非常密集,他不但要送走每一位走出海南馆的游客,疏导好出口处的大量人群,还要身兼“问不倒”——几乎每个走出展馆的游客都会向他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比如:卫生间、饮水点、出口的位置;北京馆、上海馆、自己家乡馆等一些他们想要去的展馆的位置;护照在哪里购买,特殊展馆的预约……因此,在这个位置上的志愿者必须要具备相当高的业务素质,为了保证准确回答好每一位游客的提问,做一个真正的“问不倒”,胡磊同学每天都要研究好几遍省区市馆内的地图。

胡磊与其它志愿者搭档在繁忙的出口处服务 8月8日是个特殊的时间,这天不但是奥运两周年,更是世博会开幕100天,还是海南活动周开幕式举行的日子。在宝钢大舞台举行的开幕式上,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和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将出席并宣布海南活动周开幕,真可谓黄浦江畔共享椰风海韵,世博园中尽显海南魅力。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小组又被指派布置会场、开幕式当天进行主会场看台的引导和警戒工作。

省贸促会蒋应雄会长向我和胡磊同学布置开幕式当天任务

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人员分配及工作安排 开幕式当天我们凌晨5点钟便起床,从上午7点半到11点4个半小时驻守主会场,特别是在开幕式这一个小时内,在大量的媒体面前,我们始终以最好的精神面貌伫立在看台上,让各地的来宾在欣赏海南精彩的演出同时也看到海南志愿者的风采。

胡磊同学与小组成员整齐的站在看台上 我们合理有序地分工,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得到了媒体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光荣任务 骄傲篇 志愿服务的最后4天,我们“转战”雄伟壮观的东方斗冠、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中国国家馆。这是多少游客向往的地方!看到这里,也许你很羡慕我们能在这里服务,要知道这座全预约展馆每天只有五万张预约卷发送;也许其它志愿者会很羡慕我们能在这里服务,要知道很多外场的同学尚在39度的高温下工作。诚然,比起无法进入中国馆的游客,我们是幸运的;比起外场工作的同事,我们是幸福的;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也加重了很多,因为这个岗位无比重要。我们暗自下决心:只要人站在这里,就一定做到最好。 在中国馆49米平台的东方足迹展区的出口,潘航同学骄傲地站在那里,用微笑迎接着八方的游客。如果把世博会比作一部影视剧,而且还是长篇连续剧的话,潘航同学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龙套,台词虽只有一句:“欢迎来到中国馆,请向前参观!”,但却足以演绎属于他的精彩!

在中国馆东方足迹展区服务的的潘航同学 潘航同学平日话不多,性格腼腆,却是旅业分院有名的才子,学习上进,获得过许多奖项。在志愿服务的工作中,他发扬少说多做的作风,竭尽所能地做好本职工作,毫无怨言,无论交给他什么工作,他都是能爽快的回答,出色的完成。在我们看来,他就如陈列在东方足迹的展区中的清明上河图、秦俑铜车马等国之瑰宝一样,是世博志愿者中的“宝”。 41米平台的寻觅之旅展区,有备受游客欢迎的轨道小火车,乘坐其上,可以观赏变化万千的中国古代建筑元素。但乘轮椅和推婴儿车的游客则不方便乘坐轨道车,他们需经过快速通道乘坐电梯到达下一展区。快速通道,相比于人流众多的小火车展区,游客稀少,无人关注,是一个典型的“寂寞岗”。鲜为人知的寂寞岗,更考验一个人的责任与心态。张滕学姐则正是在这个通道中服务的志愿者,但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否有人经过,都笔直的站在岗位上。

坚守“寂寞岗”的张腾学姐 在寂寞岗上认真而踏实,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三亚学院毕业生的优秀与成熟。 如果说将中国馆比成一幅中国山水画长卷,张腾学姐或许只能算是其中的一棵小草,虽不起眼,但却书写了一笔属于自己的绿色。 我所在的位置,左手方是刚才所提到的备受大家欢迎的轨道小火车;身后是“抢手的”卫生间;旁边是轮椅婴儿车电梯;前方是无障碍通道。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平台,要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指引游客向前参观,也要提醒他们不要在此停留,还要引导无法乘坐轨道车的轮椅、婴儿车进入电梯……一天三个半小时的工作下来,很累,嗓子哑了,腰酸了……但是想到游客们的肯定,我又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有意义,尤其是当看到被我送上电梯的轮椅上老人欣慰的眼神,婴儿车上高兴地和我挥手道别的小朋友,我就十分开心和满足。

张萌�o热情为轮椅游客服务 我们,一棵棵来自海南三亚的“小白菜”,在不同的岗位用一颗奉献的心努力完成志愿服务。在做志愿者的17天里, 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占了几乎三分之二,不仅如此,我们还碰上了上海百年不遇的连续40度高温,但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来自海南的小白菜们依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天气如火,我们的激情也如火,从主题馆、到海南馆、再到中国馆,到处都留下了我们热情微笑的汗水。 虽然,我们做的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仅仅是引位、疏导、指路这样平凡的小事,但是,做好平凡事,就是不平凡,我们希望我们的真心能给游客们带来别样的温馨感觉,就如我们在中国馆常说一句话:“各位亲爱的游客,请从我面前行进,开始一段梦幻之旅!”

我们的手势代表我们来自三亚,来自充满阳光的三亚学院
(四)17天的志愿者之行,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又一次奋斗的起点 17天,我们与上海世博结下缘分,与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结下了深深的友谊;17天,我们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专心做事,耐心沟通;17天,我们真心奉献,深刻地体会了“帮助别人,最终也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开学已经一周多了,大家又投入到了新的学习和工作中。但我总还会时不时地想起上海那如火的17天。这17天的志愿者之行,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又一次奋斗的起点。新的学年,新的挑战,无论何时,回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都会给我以无比的动力更加努力向前,去实现更多的梦想! (文:张萌�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