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齐心协力迈步卓越进程学院热议三冠大学【机关干部篇】

发布时间:2010-06-24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三亚学院


  推进卓越发展,争做“三冠大学”成为学院教学、管理两支团队的热议话题 党委办公室主任、院长办公室副主任李长禄:看远做近 固化价值 规划卓越       各级政府领导对三亚学院的诸多勉励,不仅仅是对三亚学院的肯定,更是对三亚学院的期待,责任大于荣誉。我们应将这些勉励化为前进的力量,将现实的和未来的工作做得更好。   理念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也可以创造未来的奇迹。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三亚学院阔步向前,短短五年时间便达到如今的规模、水平和影响,令众多民办院校望其项背。因此我坚信,在学院创新理念的推动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未来的事业会蓬勃发展,最终将实现陆丹院长提出的学院未来十年卓越进程的“三大目标”。   作为职能部门,特别是“两办”,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总结过去。深刻总结学院已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为学院未来十年的卓越发展进程做准备。   二、固化价值。将学院现有的理念与价值固化细化为具体的实践措施,使其制度化,机制化,从而形成校园大文化。一位专家曾将校园文化比作泡菜汤,办公室的工作就是将这锅“泡菜汤”熬制好,让每一位来三亚学院学习工作的人,不管萝卜白菜,都有三亚学院的味。   三、规划卓越。通过讨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学院未来十年卓越进程的宏伟蓝图,并进行宣传,使其深入人心,促使大家围绕规划做细化。   针对学院教职工目前的思想状况,开展工作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要看远做近。引导大家既要放眼未来又要立足眼前,将目标设计远大的同时也要将眼前的工作做好。   二是要胸有宏观,做细微观。“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从细节做起,才能将工作做好。   三是要有危机意识和善抓机遇的准备。未来的发展有诸多危机因素,未来生源的减少,对每个院校而言都将是严重的挑战。但也需辩证看待 “危”与“机”,这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危”,就必会有“机”,故要时刻做好善抓机遇、迎接发展的准备。   四是要有谨慎做事的态度。“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成绩越大,影响越大,就越应当谨慎做事。学院过去的五年是开拓的五年,需要的是勇敢;未来十年是快速发展的十年,则需要更多谨慎。   最后希望学校能像过去创造的辉煌一样,在未来十年,实现陆丹院长提出的“三大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之倾尽所有的热忱和力量。  科研处副处长田金明:打造科研平台 培养科研团队 突出科研特色   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对学院进行的高评价,是对三亚学院发展思路和取得成绩的高度肯定,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楼阳生常委对三亚学院提出的“三冠大学”建设目标,是对学院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我们应加倍努力,争取实现“三冠大学”的伟大目标。   陆丹院长在“推进卓越进程 争做‘三冠大学’”会议上提出的学院未来十年发展的“三大目标”,很鼓舞人心,我对学院十年卓越进程充满信心。   科研工作在学院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是推进学院十年卓越进程的重要动力,对此,在未来十年的发展中,我们将科研工作定位为:前五年夯实基础,后五年提供支撑,即在学院前五年内涵建设阶段,科研工作要夯实基础,健康稳固发展,为学院后五年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分析当前,由于建校时间短,学院的科研水平与其它成熟发展的院校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一是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不高;二是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三是承担的高水平科研项目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科研项目少。   究其原因,除了建校历史短外,还源于学院目前的师资力量不强。学院的师资现状表现为“两头重,中间轻”:年龄大的教师较多,他们有丰厚的经验和扎实的科研功底,但精力有限;青年教师较多,他们热情高,但科研经验少,基础薄弱。长期如此,势必导致科研工作“青黄不接”,制约科研发展。   针对我院科研的现状,在未来十年中,我们的初步计划如下:   一、找准研究方向的定位。根据我院的师资情况,现初步将科研方向定位为以下两方面:一是进行高端的学术研究。学院有不少全国知名学者,目前也正在稳步引进博士、博士后,应充分发挥其能力和水平,引导其走高端学术研究路线,争取在未来的五年或者十年内,有一批科研成果走在学术的前沿;二是进行大量的应用型研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二、围绕科研定位,打造科研团队。依靠学院现有的和即将引进的师资,打造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带动青年教师进行科研,使其尽快成长,以促进学院科研团队“老中青”搭配逐步合理化,形成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科研平台,为科研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有利的条件。目前学院即将建设的科研平台包括海洋研究、旅游研究、经济研究和社会学研究方面。学院将逐步制定措施,实行激励机制,使科研院所实体化,促进科研发展。   四、突出三亚学院的研究特色。包括突出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两个方面。学科方面,要突出交叉性学科和我院优长学科的研究。纵观学术界,学术研究的交叉性衍生的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学科,应充分重视,努力突破。目前,学院已成立跨文化研究所,另外,学院也正在引进交叉型学科人才;此外,应努力整合学院的优长学科和特色学科,形成“1+1>2”的效果,力争在新型研究方向出高水平的结果。地域特色方面,应结合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在海洋、旅游和经济方面进行特色研究,包括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应用型研究和高端的纯学术研究两方面。目前,学院已经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地方特色研究上,在最近一次申报的三亚市课题中,即有许多项目结合三亚地方经济发展,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头。   最后,我想,只要科研工作始终坚持和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在学校未来的十年发展中,就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期待着学院实现“三冠大学”的建设目标,期待着学院更美好的前景! 教务处副处长邹红:发展学科建设 打造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   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人的高评价是对三亚学院的肯定,三亚学院的初始建设,5年时间成就非常明显。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有优秀的教学团队,有全省的精品课程,有特色专业。这些都是在先进理念指引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会议上,陆丹院长提出的十年卓越进程三大目标建设,很振奋人心。相对于公办大学,三亚学院非常有朝气,创新步伐快,相信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全院师生的努力,我们可以实现“三大目标”!   抓教育抓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在大踏步前进,我们的步子自然也不能慢。分析当前,由于学院建校时间短,在教务方面学院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教学相关的章程制度如教学文件、教学制度、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等尚未完善,二是现有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实施上和各个分院对接不是很理想。对此,教务处会不断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此外,化被动为主动,深入到各分院里,和各分院领导人沟通协调,到现场去解决问题。   设想以后,我们将下大力气发展学科建设,包括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两个方面。专业建设是关键,要打造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目前我们已有一定的基础。下一步的工作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科建设。最近,我们正在向教育厅申请现三个新专业十个方向,其中一个专业叫休闲体育,属于教育学学科。新申请的专业均密切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审批通过,我们的学科建设将又会上一个新台阶。  工会主席牟维莲:促进教职工个人价值与学校事业的结合 建设阳光大学社区   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对三亚学院的高评价,是对三亚学院建设成果的鼓励。我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应加倍努力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陆丹院长是一位办教育的专家,提出的很多理念都走在时代的前列,很庆幸能和他一起共事。我个人非常赞同陆丹院长提出的未来十年卓越进程中要实现的三大目标,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这些目标都将成为现实。   建设学院,需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工会是连接学校与教职工的枢纽,故工会最本质的工作是聚人心。对此,我们将工会工作定位为:促进教职工个人价值与学校事业的结合,建设愿景共同、价值共享、荣辱以共、保持个性、整体和谐的阳光大学社区。   未来十年中,工会工作的总体规划为:其一,多沟通,多帮助,给予教职工足够的人文关怀,为其排忧解难;其二,为全院教职工创造温馨、高雅、有品味的业余文化和生活环境,使教职工在三亚学院既能体面工作,又能快乐生活。   具体的措施有:   一、以活动吸引大家,凝聚大家。目前正在举行的活动有教职工俱乐部和教职工辩论赛。教职工俱乐部可以为大家提供交流、娱乐和身体锻炼的平台;辩论赛则可以增强团队精神、锻炼个人逻辑思维能力、扩展知识结构。这些活动均广受教职工的欢迎。   二、组建各种委员会,保证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大家将注意力转移至自身和学院的共同成长上,更好地为学院未来十年的卓越发展献计献策。 学生处处长顾斌:打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陆丹院长提出的三大目标让我触动很大,这显示了领导人的魄力与勇气。达到这个目标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我们每个人都应吹响前进的号角,将压力化为动力。   十年进程,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把注意力放在将来。学生处核心工作是打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作为学生处的负责人,我将带动我们部门的每一个人认真总结反思。   分析总结,学生工作应在两方面加强:一是学生工作体制要适应学院的发展节奏;二是加强各部门间沟通与协调。   现阶段学生处的工作是尽快健全建立健康人格的工作体系,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目前,大致的框架已经建立,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试验:   一是开展各种学术性,娱乐性,励志性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参与创新,自主组织,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以点带面,结合全院的礼仪课培训,对学生干部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其榜样力量。   此外,学生工作是一个全校性的工作,在具体的实施上还需要各分院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   (於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