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应该是多层次,人才不仅仅是本科、硕士、博士。目前更重要的是职业技术教育,首先这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改善本地社会的结构,一些能工巧匠的培养可以把当地的文化,记忆发扬出来。
人才包括本地人才和引进人才,在引进人才时我们要分析我们的优势和劣势。我们的环境美、空间大但基础差。
中国人才资源高度几种,这些地方人才已经饱和,他举例:2009年之前北京的大学生总有希望可以在当地买房,生活,但是2009年之后,有人已经认识到他们永远买不到房子。比如:唐家岭,天龙贯的白领贫民窟。各种因素的积累。造成人才扩散可能开始,这是海南吸引人才的机遇,但房价严重破坏了这一优势。
发展成果预知机制已经看到。例:房价在春节5星级酒店每晚1——2万,虚拟资本。房价上涨与政府密切相关,政府政策失误。
陆丹:上午,陆德明教授说到人才的流量很重要,我同意这个观点。人才要有流量,也要有存量。我们学校要搭建一个平台,让流量人才服务于三亚,也要留下一部分人才给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王衍用:根据几十年的教育经验谈一点体会,以旅游教育为主题。我虽然是从事旅游教育的,但未有太多的研究,人才定位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定位应以旅游教育为主,以本科的旅游专业教育为主,例如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毕业后从事工商研究城市问题,以目前来看最缺的是人才的吸引,我们应对外吸取一些精英来任教,在三亚市场中,中层、低层是最主要的问题,刚刚孙教授简化中式很死板的状态,基本教育情况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成长空间,房子问题,是不是能买到房子?受益问题,社会词典的挂钩,但是旅游行业是需要专业的,应让那些有经验的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来培养人才。三亚也是个养生之地,我们可以签约一些推卸教授,来三亚学院任教,养老。
陆德明:(主持人:“海南现有企业与国际接轨的问题”) 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与资源规范化的问题。高层次开发中药进行国际化培训理念:干部,服务领域的专业人员,海棠湾干部培训。
普通百姓,宣传教育,兴亡规范的严格管理,三亚凤凰机场的出租车司机每次从机场把我载到金鸡岭都要宰我50多元钱,其实打表的话只需要20元,可是昨晚终于有了规范的管理,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三亚学院应为干部培训工作作出贡献,另一层面则希望海南政府规范管理。
陆丹:各层各类的培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高端的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踏空”在缺乏工业化进程的海南,所以人才问题对于这个城市才来得更迫切。也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把国际化人才的经验借鉴给海南和三亚,使得我们的道路更加通畅和有效,避免浪费,避免误入歧途。大学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之处,既引进高端人才,也为其他基础人才培训,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中国社会目前急需的中层人员,即俗称的“白领阶层”、“技术阶层”、“中产阶级”。
王衍用:我自己是这样看一个问题的,第一是旅游业,第二是旅游教育,第三十旅游业与科学问题。三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旅游界工商管理上我们自己来办大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旅游管理问题,利用国家这样一个平台,我想我们三亚学院以这样的方式发展,我想这样会更好一些。
陆德明:(国外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员工企业自己有培训中心或外包给市场,中高级管理培训部存在,海南有十几个大学率先进入这个市场,效益可能比大学本科生培养来得快。刚才有人说企业有些员工不愿意培训,不培训可能有外部原因,但这不是企业不举行培训的理由,人才流失本身也有不培训的原因。
陆丹:从历史进程看,特殊时期的组织会产生一些组织和人才关系的问题。一般而言,组织外部的诱惑力大,组织内部报偿与成长性小,人才就易于流失,组织人才的流出就比较大。
陆德明:是的,还是要坚持培训。当然了,培训费企业不要全包,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来补偿那部分费用。
陆丹:这是一个讨论的方法。从传统上讲,人才与组织的关系涉及到企业忠诚度和归属感的问题,但我个人更愿意用团队与团队成员、组织与主人翁之间的关系指称。在这方面,个人要有眼光,企业要有恒心。
第二部分议题:大学教育的国际化
(李发伸、沈为平、吴章文、周玲强) 李发伸(兰州大学校长):很敬佩三亚学院的领导,各位领导的高度政治敏感在博鳌论坛后紧接着开办这么一个人才战略论坛,凭着我在高校的经验,怕学院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忽悠进去,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这是我在当学生、当老师时都看见许多高校被忽悠进去。人才的培养才是高校的目的,高校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学生们要凭借学校的知识技能去工作一辈子的,今天上午听了这些题后,才放心。
人才战略要谈战术,战术需要培养国际视野或跨文化学术,具体一点,就是跨文化的目标,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与国际接轨,高等教育要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接轨,包括学士制度、学位制度,在这些方面我们与国外都千差万别,因此要与国际接轨,如果力度不够,我们都要进一步加强,高校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在能力方面要提高。总而言之,高校要在跨文化中培养学生。
吴章文:建设国际休闲岛、生态岛要宗旨围绕目的。我们有责任完成三个方面 1.领导干部的教育,理念行为上去才能领导大家 2.教育者自身要加强自我教育。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知识要来源广、跨文理、自己又有技艺。不断学习,有很强的责任感。学子肩负着建设海南、祖国的重任。要充分利用教育、社会平台,参与各项服务,补充自己的知识。 3 .在广大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矛盾上,高等教育责任重大,在进程中要强化教育干预。 周玲强:为什么高等教育要国际化? 只有现代化才可以国际化,由于地理位置差异,三亚的发展水平落后于大陆,尤其是东南沿海,但三亚本土文化底蕴深。将国际化设为现代化目标,现代化在国际化有提高。
旅游者到国外旅游主要是游山玩水,但咋游玩过程中希望可以感到归属感,认同感,从而加强对文化的尊重。国际化到最后并不是刻意去做。
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让在校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打工、去创业。让外国游客感受到原味的文化。
打造国际旅游岛,高等教育国际化,三亚学院要招生更多的外国留学生。
沈为平:1.对李校长的跨文化交流做点补充。国美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在和谐、和平的世界里,扩大文化很重要。跨文化交流,首先是要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与欣赏,要有国际胸怀。
2.语言很重要,不但英语中文也很重要,文化更是高于此。英语并不难学,与高考分数关系不大,有方法、有信心、有环境的情况下掌握一门或多门能用语言并不是难事。大学教育国际化形式多样,若干年后,招收学生中可能会有10%的外国留学生。也可能有10%的老师去国外修学。国际化交流不是单向的,不要只充当学生,我们可以为国际提供创新。做人要不卑不亢。在金融危机人民币依然坚挺后,不能对弱小国家趾高气昂,也不能对大国顶礼膜拜。不能对穷人指手画脚,对富人顶礼膜拜。
李发伸:忽悠或许说得有些过了,但我的本质意思是,高校要积极参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中去,但永远不要忘记大学是为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的。
陆 丹:首先感谢李校长很中肯的提示。对国际化不能简单化,说一下我为什么对国际化又爱又恨,为什么对国际化又欢迎又警惕吧。世界上,大学是一项万古长青的事业,作为组织存活时间相当长。之所以在大学问题上说国际化,是因为中国大学最长时间不过百年,全球化、现代化发端的地方在西方、在欧美,办得好的大学也在那里,所以所谓爱教育国家化和欢迎教育国际化,不只是因为全球化、现代化不可阻挡,更重要的是教育国际化代表着成熟办学经验,包括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大学与体制权力的关系、大学内部结构与组织、大学文化培育、大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大学课程与人才培养诸如此类的议题,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没必要回避,没必要在议题未解决前创造新议题。所谓既恨又警惕,是担心把西方价值、西方话语体系强加给中国教育,担心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不去辨析历史条件、历史环境和我们现实可能性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去复制。那是办不成什么好事的,这样的国际化宁可不要。
第三部分议题:公民基本素养的提升途径及与国际接轨
(曹锦清、沈关宝、王兴斌、方延明) 方延明:感谢三亚学院给我们这个机会,我是第一次到三亚来,就这个问题我就谈两点我的观点。大学应该是培养有文化素质的人,我是南京大学文学传播学院的,研究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对老百姓距离的战略调查,比如三亚学院就可以做点事,完全可以做好,我承诺和三亚学院合作,在暑假前有全面的合作协议,现在就可以答应,但作业要做好,我也会派人过来调研。
王兴斌:同学们好,我看到学生们就感觉自己回到了课堂上。我离开讲坛七年了,昨天博鳌论坛刚结束,今天,我们的论坛就开始了,我觉得院领导有眼光。
这次博鳌论坛缺了两项内容:1、海南岛净土、绿土如何保持?2、人才 。 今天的论坛做为博鳌论坛的继续和补充,3月19日《中国旅游报》发表了我的关于博鳌论坛的文章:“对争取中国旅游业在世界舞台话语权有很大作用。”
论坛亮点是中国旅游业起到很大的作用,各国对旅游业的重视成为共识,博鳌论坛将永远设在海南,这点来之不易。通过这次会议,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旅游入境目的地。
如果没有将港澳台同胞入境也算入“入境旅游者”,那么实际数字并没我们的统计数字这么大,我建议分为两类“国际旅游者”和“中华旅游者”,否则容易处于被动地位。建议老师们对于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要思考。
1992年国庆后,我到三亚来,作旅游发展战略报告,临走前,我在三亚市礼堂做了个学术报告。期间说“十年二十年内,三亚可以建起一大批四星级五星级酒店,以前的几条路可以扩宽,几座桥可以扩建,当时解放路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环境很差。三亚的民众要用十年或者二十年改变三亚,成为海滨旅游城市。”
旅游的基础是老百姓,是人才的问题。三亚发展不缺资源、科研、资金、政策。三亚缺的是什么?是知识、智慧和自立。 自立有三亚800万老百姓组成。
总体上来讲,让三亚市人民从三亚市建设中得到好处,让他们自觉维护秩序,支持建设。
利益决定人的态度,教育不是万能的,我提一个很简单的建议,让三亚中小学生全部开设旅游专业的相关课程。
曹锦清:(关于提高公民素质的问题,和与国际接轨的问题),故事:1988年我来海南调查贫困县,在黎族家中入住五天,当时地方管理人说黎族家中没有蔬菜,我自己自备蔬菜,黎族的习惯是只要你家中有蔬菜就业共享,是比较原始的生活,男人犁田女人插秧。附近的商店一般是外人来开的。
村民和市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1.村民观念行为方式转变为市民观念和行为方式,这可以说是进步,也可以说是退步,发展才是硬道理,弱化负面转变时十分困难的。村民:是自己社会大量交换;市民:陌生人社会竞争社会货币社会2.用货币建立许多关联,将有机观念联系个体与货币,联系在一起。
陆 丹:感谢曹教授把人才视野拉到基层社会,拉到农民与市民、乡村与城市如何对接整合的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曹教授所说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全盘西化到理性反思提醒我进一步思考那种变化,是因为关于教育国际化纯粹理性的思考加深,也就是体用关系的平衡,还是西来的观点与中国当时的物质条件、经济基础和制度结构是否可以配搭对接的问题。
沈关宝:首先我想回应一下曹教授的观点,对于这个命题我有两个想法:1.以往我们在海南所走过的道路,整个旅游业的发展跟整个岛民要是没关系的话,我宁愿离开海南岛,所以我的一个理念是国际旅游岛必须需要全岛民的参与2.目前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我们所认为的海南的所以弊端的背后,实际上有一个深刻的问题,那就是社会格局。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克服社会格局。
陆丹: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为国际旅游岛人才战略所献的箴言,这些宝贵的建议将为国际旅游岛开言辟径。欢迎以后常来做客! (整理:大学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