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会现场 (一)

班会现场(二)

师生一起观看四年来的照片

陆丹院长给毕业班同学赠书 6月23日下午,书新楼1东104室里时不时传来掌声和歌声。这里,艺术分院形象设计0501班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正在举行。 参加班会的除了毕业班的同学外,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陆丹、院长助理赵楠等院领导、艺术分院领导老师以及该班历届辅导老师也来到班会现场。 意义非同寻常的班会在最为普通的点名声中开始,辅导老师王强用宏亮的声音一个个点着全班同学的名字。毕业班的学生们从五湖四海的工作岗位上回来,像第一次迈入校门时那样答着这一声“到”,没有了四年前的羞涩,更多的是底气十足的清脆响亮。 点名后,全班同学一起通过多媒体一张张观看了四年来的照片,通过小小方寸间的展示带大家重温了四年大学生活点滴中的欢乐和汗水,每当一张幻灯在投影上放出,同学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喊出照片拍摄的时间、内容以及画中人的姓名。 随后,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同学闭上眼睛,老师开始提问:“回忆一下你刚刚走进大学校园时的理想是什么?”“你现在的理想又是什么?”“你在大学中最为感动的事是什么?”“最为骄傲的事是什么?”一连串的问题,让每一位同学在安静中自省。思考过后,有的同学回答,“最初的理想是留校,因为觉得能作为她的第一届学生,太想和她一起成长,一起发展”;“现在最大的理想是在工作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一步步提升职业目标”;“最感动的事是全班同学在我自己都忘记了自己的生日的时候给我过18岁生日!”;“最骄傲的事是我和我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老师都相处的非常好!”……一连串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动不已,三亚学院从一开始就强调的健康人格培养,在每一位毕业生身上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感动、感恩、感怀成为了他们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和诉求。入校时的“我是谁”和“我和你”健康人格系列活动,至毕业再一次的问题回溯,把毕业生们的自我审视和社会关系审视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 这时,辅导老师王强为毕业生们唱起了他自己写的歌为毕业生祝福和送别,悠扬的歌声中,同学们难忍离别的泪水,同时更多地在互相道着珍重和祝福。 一曲歌罢,陆丹院长拿起话筒,诚挚地说,“在我20余年的从教生涯中,每一年都要迎接新生,同样每一年都有学生毕业,毕业是难舍的,今天我看到的这个班会是这么多年最让我感动的班会。你们作为第一届学生,伴随着三亚学院在创业期成长起来,你们身上,也都无一例外地被打磨上了学院创业期的那种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建校初期的设施不够完备是学院对你们的歉疚和遗憾,但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精神又是你们宝贵的财富。临别之际,学院加班加点编写了一本小册子,是为了多叮嘱一点,让你们在刚刚进入社会、初入职场时多一点办法,少走一点弯路。虽然,教育,是一项注定了有所缺憾的事业。但是我们从你们身上看到了很多让人欣喜的成绩。祝愿你们的事业之路走得更稳、更远、更广。” 随后,陆丹院长把这本名为《社会之门、由此开启——三亚学院健康人格培养手册 毕业篇》的小册子赠送给每一位同学,祝福他们事业有成,梦想成真。 《社会之门、由此开启》编写组所有成员列席了班会。 (陈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