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里的好书”(第五期)阅读分享活动精彩回顾

发布者:朱翼宇发布时间:2025-10-27浏览次数:23

2025年10月23日,时值霜降,秋意浓。在鹭溪·藝境——USY人文艺术素养协同发展中心,“图书馆里的好书”第五期阅读分享会如期举行。一缕书香,几许果香,伴随着淡淡熏香,一场关于阅读、思考与成长的分享在静谧氛围中徐徐展开。本次活动特邀社会学、旅游管理与艺术学领域的三位资深教授,他们携精心甄选的经典著作,与同学们展开了一场跨越学科边界的思想交流与心灵对话。


 


社会与人性的多维解读    刘夏蓓教授

刘夏蓓教授以一场充满思辨色彩的分享,引领同学们深入社会与人性的核心地带。她首先从《人性中的善与恶》一书切入,探讨了那个永恒的问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她通过著名的“服从实验”等心理学案例,揭示了平凡之人在特定情境下如何做出惊人的行为,从而叩问人性转换的边界。刘教授指出,这本书最终否定了善恶由生理基础决定的简单论断,而是强调社会文化、特定情境对人性的巨大塑造力。

紧接着,刘教授为大家梳理了社会学的经典脉络。她将埃米尔·迪尔凯姆的《自杀论》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典范进行了解读。“自杀看似是极致的个人行为,但涂尔干却用‘自杀率’这一社会事实,证明了它是深刻的社会问题。”她通过新教徒与天主教徒、军队与学生的自杀率对比,生动阐释了社会整合与社会调控如何影响个体的生命选择。

在文化研究领域,刘教授重点推荐了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和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前者通过太平洋小岛的田野调查,颠覆了“青春期反叛是生理必然”的认知,论证了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决定性影响;后者作为一份经典的“国民性”研究报告,深刻剖析了日本文化的内在矛盾与精神特质,并揭示了文化研究在现实政治中的复杂角色。

最后,刘教授介绍了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她指出,这本书挑战了“科学进步是知识线性累积”的常识,提出了震撼学界的“范式转换”理论,为同学们理解知识演进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沟通、情商与旅游的意义   陈扬乐教授

陈扬乐教授的分享聚焦于个人与社会的联结,从沟通情商到旅游意义,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套“走向社会、发光发亮”的实用指南。

他首先强调了情商在个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当我们都已步入大学,智商的差异已然不大,未来发展的分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商。”他推荐了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系列,并指出对于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学生而言,“职业情商”的培养尤为重要。

在沟通领域,陈教授推荐了《沟通的方法》与《非暴力沟通》。他特别指出,沟通的本质“不是一场要争出胜负的有限游戏,而是一场旨在让关系持续下去的无限游戏。”他鼓励同学们在沟通中学会倾听、理解与欣赏,让尊重和慈悲融入生活。对于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他解读道,这本书并非揭露阴暗,而是洞悉了人类“渴望感受到自身重要性”的根本需求,从而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

作为旅游研究专家,陈教授以谢彦君的《基础旅游学》为蓝本,巧妙地回答了“为何人们明知国庆拥挤仍要出游”这一现象。他将旅游的动机类比于“饥饿需进食”的生理需求,是一种心理上的“缺失与满足”。他指出,旅游既是内在驱动的产物,也受外部吸引物的拉动。他进一步分享了自己对“旅游的生命意义感”的研究,并推荐电影《遗愿清单》,说明旅游如何能让人在有限生命中体验无限价值,获得“此生无憾”的深刻感悟。



美商养成与生活的艺术    黎珏辰教授

黎珏辰教授以“提升美商的五重修养”为线索,为同学们绘制了一幅从美学入门到生活融合的精致地图。她认为,“美商”的培养始于感受力,继而是理解力、判断力,最终落脚于创造力融合力。为此,她推荐的前两本书——意公子的《大话中国艺术史》和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洋美术史》——旨在用轻松易懂的方式“敲开美学的大门”,对抗日常的“钝感力”,唤醒每个人内心对美的原始感知。

进入理解层面,她重点解读了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她带着同学们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中国美学巡礼:从原始部落“龙飞凤舞”的鲜活生命力,到商周青铜器承载的肃穆礼乐,再到魏晋名士“人的觉醒”与唐宋“美学革命”的磅礴气象,直至宋元之精雅与明清之世俗。她精辟地总结道:“汉代艺术是‘向外’的,魏晋审美是‘向内’的,盛唐是‘向上’的,而宋代则走向从容与舒缓。”

随后,她推荐了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该书以随笔方式展开中西美学比较,通过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现象,直觉性地指出中国美学趋近“天人合一”的有机宇宙观,西方美学则显“主客二分”之对象化思维;其散步式论说虽非系统论证,却深刻暗示了这种根本差异在艺术乃至科学取向中的不同投射。

最后,黎教授以日本漆艺家赤木明登的《造物有灵且美》作为终点。这本书通过对20位手工艺人的采访,探讨了“美物”的灵魂所在——人的情感与手工的温度。她鼓励大家,美最终要“像盐溶于水一样”融入生活,通过专注的阅读、用心的感悟和静静的实践,让美成为对生命深层次而持久的滋养。



互动瞬间:思想的碰撞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

           “情商中的‘理解他人’如何在旅游中实践?”

           “心理学学生如何通过跨学科阅读提升自己?”

           “除了博物馆和熏香,还有哪些体验美的方式?”


      教授们一一回应,金句频出:

           “理解他人,就是站在他的角度,感受他的感受。”

           “学科的边界是人为的,而问题是综合的。”

           “美,是你喜欢的样子,是你愿意为之停留的瞬间。



思想的交流温暖了霜降的秋凉,知识的甘泉滋润了求索的心田。本期“图书馆里的好书”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我们期待下一次,继续以书为舟,在广阔的思想世界中同行。


(活动现场茶歇)

文:冬至  图:李鼐  排版:王思宜

一审一校:葛耀

二审二校:朱翼宇

三审三校: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