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三亚学院健康医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南区实验楼二楼的医学检验实验室里,一群身着白色实验服的大一新生正专注地操作着各类实验仪器。他们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新生,在Tutorial课程中,满怀好奇地开启了对医学检验实验器材的“启蒙探索”,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岗位实践筑牢根基。
Part1 初入实验室——白大褂里的专业初体验
清晨的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洒在整洁的实验台和排列有序的仪器上。当202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新生们穿上洁白的实验服,一种强烈的专业归属感与使命感便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一名‘准医学检验人’了,操作仪器时也更加谨慎、专注。”李同学在谈及首次实验课的感受时说道。
本次实验课聚焦“基础实验器材的操作与规范”,涵盖托盘天平、分析天平、洗耳球、移液器等医学检验常用设备。这些器材是医学检验实验的“基石”,其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乃至后续临床检验的可靠性。
Part2 精准称量——在天平上练就“毫厘不差”的专业素养
在实验台的一角,分析天平的显示屏上跳动着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的数值,何同学正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取试样,专注的神情里透着对“精准”的执着。“分析天平的精度很高,哪怕是微小的气流或操作误差,都会影响结果。”陈老师在旁耐心讲解,“医学检验中,试剂的称量误差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偏差,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断,所以从大一开始,我们就要培养‘精准无误’的实验习惯。”

托盘天平的操作区也热闹非凡。同学们两人一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调平、称量、读数。“托盘天平虽然不如分析天平精密,但在一些基础样品的粗略称量中应用广泛,掌握它的操作是我们开展实验的基本技能。”负责该模块教学的陈老师介绍道。从生疏地调节砝码,到逐渐熟练地完成一次准确称量,同学们在反复练习中,不仅掌握了器材的使用方法,更领悟到医学检验“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
Part3 器材“总动员”——全方位解锁实验操作技能
除了天平类仪器,洗耳球、移液器等器材的操作教学也同步开展。在移液器操作区,新生们学习着如何根据需求调节移液体积、如何规范地吸取和释放液体。“移液器的操作有很多细节,比如吸液时的角度、放液时的速度,这些都会影响移液的准确性。”陈老师一边示范一边强调,“在临床检验中,移液误差可能导致标本稀释不准确,进而影响检测结果,所以每一个步骤都容不得马虎。”

Part4 理论+实践——在探索中构建专业知识体系
实验课并非单纯的“操作训练”,而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在每次器材操作前,陈老师都会结合医学检验的临床场景,讲解器材的应用原理与重要性;操作后,同学们还会围绕“器材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展开小组讨论。

同学们或围在陈金信老师身边仔细观察示范,或两两一组认真进行操作练习,或针对某个细节展开热烈讨论。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认知从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了亲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在一上午的T课程教学中,实验室里始终洋溢着求知与探索的氛围。
Part5 启蒙之后——以实践为帆,驶向医学检验的广阔海洋
“本次实验课是新生接触专业实践的‘第一站’,旨在帮助他们建立实验操作的规范意识,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陈金信老师在采访中表示,“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启蒙,让新生们尽早感受到专业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实验课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原来实验室里的每一个器材都有这么多学问,操作起来也有这么多讲究。”“这次实验课让我对专业的敬畏感和认同感更强了,也更加期待接下来的学习。”
在三亚学院南区实验楼的实验室里,这群大一新生成功完成了从“医学检验萌新”到“实验操作者”的初步蜕变。白大褂的洁白,仪器的精密,操作的严谨,共同勾勒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的起点图景。未来,他们将带着在实验课中培养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精神,在医学检验的领域里继续探索、深耕,为守护人类健康贡献属于自己的专业力量。
图文来源:健康产业管理学院
一审一校:刘金平
二审二校:彭伟伟
三审三校: 汪 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