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2025年三亚学院实验室仪器开放月暨供需接洽会在三亚学院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实验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三亚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指导,三亚学院主办,应用科技处/实验室管理中心、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健康医学院、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社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联合承办。海南省健康产业促进会会长、海南省卫健委原副巡视员曹江、三亚市科工信局副局长陈进等领导以及来自海南省企事业单位的嘉宾和企业代表参会。
三亚学院柴勇副校长以及教务处肖灿处长、应用科技处/实验室管理中心汪源处长、应用科技处彭伟伟副处长、三亚学院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学院院长、首席科学家童国庆博士、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健康医学院院长陈小勇、艺术学院陈琳院长、社会学院苏米雅副院长、体育学院郝艳龙副院长,资产管理中心林少芳主任、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陈科、实验技术人员和师生参会。
三亚学院聚焦“三个校园”建设,通过跨界、跨区合作以及交叉学科融合等多元方式,整合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和大型仪器设备,以“科技引领健康 开放共享安全”为主题,搭建“政-校-企”协同平台,推动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助力海南自贸港康养等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三亚学院副校长柴勇教授在致辞中强调科技支撑在国家教育和发展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创新举措,也是积极助力国家科研仪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行动。三亚学院作为中国成长最快的综合类民办大学,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产业资源,配置了近200件大型仪器设备,并拥有120余个实验室及多个省级实验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健康医学院紧扣“健康中国2030”战略,构建“校政协企”协同育人模式,与20余家机构合作,打造高仿真实验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健康产业应用型人才。他表示,三亚学院将继续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推动我国科研仪器事业发展中发挥南京大学对科技创新、产业支撑、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海南省健康产业促进会会长、海南省卫健委原副巡视员曹江以贝尔实验室、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等实验室案例,说明开放合作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指出海南大学实验室利用海南省现有资源初步实现岛内健康产业技术自主,已减少对外依赖。呼吁三亚学院实验室大型设备面向社会开放,精准对接健康产业需求,通过校企资源共享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他强调以开放实验室为纽带,整合科研资源服务海南健康产业及农业升级,形成自贸港开放创新的实践路径。
三亚市科工信局副局长陈进强调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三亚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开放共享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平台推动政校企协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他建议重点加强三方面工作:一是构建开放共享姿态,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二是聚焦健康产业,为国际旅游健康目标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自贸港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他表示此次活动三亚学院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新姿态,将为三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三亚新篇章。
会议期间,健康产业学院/健康医学院与中国银地投资有限公司、三亚亚太金融小镇、海南大谷国际健康园区等企业就校企产教融合项目进行签约。
未来,各方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培育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本次实验室仪器开放月暨供需接洽会活动,对于深化学校实验室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开放共享、提升科研仪器使用效率和应用科技成果的产出能力、提高实验室仪器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活动不仅有助于推动科研仪器的最大化利用和对科研的支撑作用,也为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收官和高质量推进“三亚大学”建设的关键节点迈出了有力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