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2023/5/17 14:39:51

20234月21日下午,本学期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在书明楼C101室召开。教务处、产学研成果转化办公室、高教研究与质量评估中心、学生中心、各学院主管教学领导和教务秘书参加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议题为近期重点工作开展情况通报,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分享,王丹副校长领学三亚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思想


1.jpg

会议现场


20230421-IMG_5999.jpg

会议现场


20230421-IMG_5978.jpg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教务处肖灿副处长就近期重点工作做了通报。一是要求各学院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提高教师毕业论文指导能力提升毕业论文指导整体水平同时要做好示范性公开答辩活动,以期对低年级同学的学业准备有所帮助。二是要各学院尽快完成毕业实习的数据录入工作,加快毕业资格审核。三是要求进一步加强行业导师配置。四是汇报新专业申报工作的进展情况。五是布置实验室安全工作问题。是强调提高大创的立项率结项率和高水平学科竞赛的参与度,促进成果转化。

评估中心励强华主任就迎评工作进行了部署。建议各学院成立评估领导小组充分挖掘学院专业的最大办学亮点认真指导自评报告撰写按时完成专业审核评估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要求各学院选拔人手加强学校督导队伍


20230421-IMG_6008.jpg

高教研究与质量评估中心励强华主任发言


教务处处长陈博对此前开展的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做出总结指出从三个管理层面开展的培训活动,即将进入最后阶段。通过前期教务秘书的管理经验分享中,了解到教学秘书日常工作的状态、管理体系中的漏洞和优化建议,以及在发展通道、办公条件、系统保障方面希望得到的改善建议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制定激励措施,综合利用包括学工等资源围绕教学质量建设,提高各条块配合协同能力


20230421-IMG_6032.jpg

教务处陈博处长主持会议


随后,邀请二级学院的教学负责人代表,分享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孟翊展示如何通过创新课程学习成果以赛促教、产教融合落地、工作室建设拓展社会影响力”等诉求相融合,进而改善“学习效果反馈周期长、丰富学习过程兴奋点、学习效果检验延伸和产业链相关环节的交集演练等问题,促成了考核方式的转变。其次,社会学院哈斯额尔敦副院长展示了社会学院如何落实多重教学任务,包括:产教融合推进、课程数字化转型管理条块间如何充分讨论分解任务,重点项目如何统筹和整合。他还强调教学工作规范化数字化资源共享管理层面的重要性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姜骞通过环境响应、要素配置与融合创新三个问题阐述创新问题提出环境要素、产业变革和教与学关键问题的重塑1+1的学科布局针对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赋能进行跨界创新。姜骞提出,要依托企业产业布局进行战略合作,回应学校国际化千人千面数字化转型方略;依托数字经济的产教协同育人示范基地,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还应依托外部的协会,共同打造我们的育人大平台。


20230421-IMG_6041.jpg

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孟翊分享经验


20230421-IMG_6057.jpg

社会学院哈斯额尔敦副院长分享经验


20230421-IMG_6069.jpg

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姜骞分享经验


最后,校领导王丹教授分别就目前教学重点工作现状理论课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AI时代的高等教育理念分享进行了重要发言。首先,王丹副校长强调了队伍建设和毕业生公开答辩问题,强调对相关事项各学院应该予以重视。针对毕业率问题,王丹副校长提出,要盯准学业导师,用好学生助理加强学风教风建设方面,抓紧时间开展工作,催生课程建设成果,加强立体化教材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建设。同时,应思考如何将数字资源运用到老师的教学课程中并实时更新。她还主张各学院要对资产资源的完整性,功能的完整性以及使用频率有基本的评价。

其次,校领导王丹教授详细指出了目前理论课面临的问题泛理论化问题破圈问题课程内容问题,课程不等于一本教材,要开发立体化教材,不要去模仿,要结合我们自己的特色进行跨界教师对教材认知问题优化不足,没有创新思想,看不出教材存在的问题。没有真正把理论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就存在的问题王校长提出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第一,要认真进行真理论的梳理。首先是静态梳理,从课程本身梳理;其次集体和公允性的问题,对于理论课必须强调集体的公允性;还要从动态的角度进行真理论的梳理,要针对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矩阵。 第二,要进行理论知识点的梳理。理论知识点要进行有效取舍 第三,规划课堂教学的策略。备课的时候建立一个关联,把要讲的知识重新排列组合创建情景。分阶段进行测试,考核学生课程掌握情况。她强调,作为教学管理层,要对未来面对的挑战与机遇有清晰的认识,再对教育教学形成基本的共识。


20230421-IMG_6134.jpg

王丹副校长做主题发言


最后,王丹教授还就AI时代的高等教育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见解。这一问题思考前提Al社会正确认知AI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她认为要认识到AI社会具有技术的进步不可逆特点,未来就是我们和人工智能共存的时代并且时间窗极短不容懈怠。在过程当中要关注到知识或者教育工作者怎样避免被贬值什么样的知识或者教育不贬值她认为,要认知到我们和AI的关系即对手,助手,老师,朋友,爱人等多重关系时代需要具有AI竞争力的人。即高信息垄断,高逻辑推理,高创造的人。

王丹教授谈到,AI时代的高等教育应试教育既得利益群体的自我革命针对教师教学如何应对她谈了自己的想法。首先要实现三个方面的教师破圈,即角色转变、关系转变、应对挑战的提升路径的有效探索。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为注重能力 素养训练教练角色和关注资源内容学习者角色;关系转变方面:教师要认知自己相对于学生的优劣势推动基于教学相长的价值交换和基于USY办学使命的师生关系重建;应对挑战的有效办法包括数字技能及跨学科能力提升,产教协同技能,实现回归人性的教学。其次,要实现学科专业及课程破圈正确认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挑战。重复性的工作将被替代,还有部分创造性的工作也将被替代,对于应用型人才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目前,基于创造力的应用能力培养短板,涉及到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均需要提升。同时,已有的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标准也会不适用,教学管理逻辑需要重构。

王丹教授强调,教改的路径而言,从学科专业来讲,其一是重新界定专业边界和结构调整,即增加基础交叉学科专业,包括围绕吉利的产业生态,数字加国家的急需专业等。其二是重新界定第二产业进行链接,即产学研用一体化。其三是国际链接,即海外合作,本硕博贯通。从课程本身来讲重新定义课程即按照知识分类、教学类型、成果导向在结构上讲通过通识课程丰富心灵,基本能力课程思维训练、数字素养、沟通与协作进行提升,提升融入社会的能力,专业课程则通过产教融合、数字化、国际化等主要提高职业胜任课程实施的模式和过程,要注重内容资源即去除知识冗余、清理知识谱系,促进知识的迁移交叉和连接课堂教学要实现探究、合作、翻转等模式。涉及到考核评价标准方式要引入DBR包括千人千面的个人成长、团队构建过程、智慧手段应用等方面,实现教改路径积极应对AI挑战成为有效途径。

  

  微信图片_20230426150947.jpg

会后交流


会后,在书明楼C102室举办了茶歇交流活动加强了参会者之间的交流,以期能够促进大家更好地投身到教学工作的一线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