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南海青年学者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儒学演进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三亚学院举办

2021/1/8 15:25:58

 

4.jpg

第五届南海青年学者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儒学演进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校举办


2020年12月19日,由南海青年学者高峰论坛组委会、上海交通大学董仲舒国际儒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联合主办,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南海青年学者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儒学演进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三亚成功举办。来自日本学习院大学、日本北九州大学、马来西亚马圣学院、中国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河北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的30余名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交流的方式,就“经典阐释与观念变迁”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本次论坛旨在发掘经典阐释在人类历史中的价值与观念变迁的内在逻辑,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哲学智慧。


1 (2).jpg

三亚学院副校长朱沁夫教授致辞


三亚学院副校长朱沁夫教授致辞,并就经典阐释的当代价值与话语表达方式做了探讨,希望与会学者专家与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合作,向世界讲好中国的经典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功名就儒学发展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诉求进行论述,鼓励更多人关注和阐释学术价值。


在线上主题发言阶段,日本学习院大学著名历史学家王瑞来先生就史学研究方法、史学立场以及史学阐释的观念变迁等经典阐释核心话题展开讨论,认为历史文化与哲学思想是一个民族身份识别的关键,也是与其他民族交流的基础。日本北九州大学邓红教授则以董仲舒的历史文献为基础,对文本研究的学术史展开讨论,认为研究经典不应做“有罪推定”的事先价值选择,在学术范围内应保持价值中立。远在英国的林日峰博士则从丝绸之路国家上的文献发现了汉代中国人的形象和中国观念,他的报告令人耳目一新。


3.jpg

著名哲学教授、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遐龄先生发言


在线下主题发言阶段,著名哲学教授、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遐龄先生则从哲学之源审视儒学发展的历程,考察了儒学的宗教性、儒学与王道、儒学与天命之心等核心观念,其本意在于发掘儒学原创性与现代性的解释,澄明仁义礼智信的中国价值的意义所在。上海交通大学董仲舒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余治平教授则就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当代价值以及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文化意义做了阐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勤勤教授就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意义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刘国民、魏万磊教授分别就汉代公羊学、大一统思想展开对话。吴峰、张俊娅、王博、任宝菊等学者就汉代董仲舒的经典阐释与先秦青年的生活观念做了交流。


2.jpg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宏海教授做主题报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宏海教授做《从<尔雅>到<说文解字>——先秦儒家文本中的观念管窥》主题报告,他从观念释义,如何阅读儒家经典,如何进行同时代经典文本互释等基本论题开始,以《尔雅》、《说文解字》为例,详细阐释了中国“德”观念的变迁,认为“三不朽”与“三纲目”之“立德”、“明德”并不是现代人理解的美德,而是创制垂法的礼教秩序,后儒把先秦的一些观念狭隘化了,今天的中西哲学对话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以西释中,而是要基于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体现主体言说方式,文明互鉴。


QQ图片20210108155212.jpg

专家学者积极发言,分享观点,碰撞思维


本次论坛凝聚智慧、分享观点、碰撞思维,通过对儒学经典、观念变迁的阐释,呼唤国学经典回归学术交流,在儒学的演进、创新和变革中,体现了时代精神与诉求。衡水市政协主席李洪林同志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全程参加了本次论坛。


1.jpg

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会后,谢遐龄教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授《资本论》的相关问题;来自北京、兰州、扬州等地高校的学者参加了落笔书院读书活动。

 


( 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

( 图:大学生通讯社 陈滨翔 韩发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