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峰论坛 | 城市治理:技术、模式与城市发展

2020/11/24 17:05:53

编者按


城市生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城市治理则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高端话题。该话题在日常生活中事关民生福祉,在危机凸显时拷问人类文明。在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落笔峰畔举办全球城市文明与城市创新论坛,具有别样的象征意义和现实前瞻价值。论坛汇聚学界前沿思想、其丰富而敏锐的触角已延伸到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交流和碰撞激发出更多智慧成果。论坛已成功举办两届,其品牌影响力正在众多学者共同凝聚的对未来技术、社会发展、人类福祉的思考和责任感中彰显,并从落笔峰畔辐射至全球百余城市,为推动城市文明的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除主旨发言外,落笔峰论坛还设有“城市文化”、“城市治理”、“智慧城市”、“城市规划”等四个平行分论坛,专家学者展开精彩对话。


1.png

(城市治理分论坛会场图)



在城市治理分论坛上,围绕“城市文化与智慧城市、框架和实践”主题,众多高校、智库、政府、企业的专家学者跨界交流,分享来自学术前沿、智库研究、政策制定、企业实践等方面最新的思考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智慧输出和智力成果。城市治理分论坛由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许鹿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以《城市治理的一般理论——一个框架,多种模式》进行发言,沈体雁结合大量实践案例,分析南北方城市治理中实际存在的异同,在综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均衡理论,认为城市应该采取何种治理模式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不同治理主体的实际治理能力,二是公共服务在不同治理主体之间转换公共服务的交易成本,在此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动态平衡。沈体雁还在此模型基础上对交易成本、交易效益、国家治理的基础结构、国家的治理结构等问题做出相关推论,并结合各多种案例进行验证说明。


2.png


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谷志军以《中国改革创新的示范逻辑:基于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分析》。他表示,回顾深圳40年的发展变迁过程,对理解整个中国改革创新的示范逻辑具有重要意义。深圳40年的发展变迁过程的改革上半场,是一种经济改革拉动的、中央授权下的一个局部改革。新的历史阶段赋予了深圳新的改革使命,全方位全过程的先行示范对深圳的改革创新提出新的要求。谷志军认为,新的改革有着新的价值追求,“至少有三重回应”,回应经济的市场化、回应社会差异性、回应社会多元性。其本质上都要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就是平等开放、合作和共享,其核心就是承认、明确和尊重发展中的人民主体性,也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他表示,中国的改革创新需要实现三个大的转变,一是本土叙事向一个全球叙事的一种转变,二是从单一叙事向多元叙事转变,三是从保守叙事向开放叙事的转变。


3.png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燕在论坛中分享了杭州城市治理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和智慧经验。她表示,2008年,杭州把“民主民生”战略确定为杭州城市发展“六大战略”之一,建立以“四问四权”为基础的“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将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统一起来,围绕民生扎实发展人民民主,不断丰富民主参与内涵,构建民主参与平台,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创新民主参与方式,以民主的制度、程序、方法、手段和力量来解决民生难题,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办好事。结合今年来城市治理的具体工作,李燕分享了杭州市民主治理、多元治理和基层治理的相关案例和经验。


4.png


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译林出版社原社长蔡玉发言主题为《城市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工程中的内容设计》。他表示,中国的城市发展在以跑步的速度追赶世界城市的发展,而城市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也出现城市文化设施欠缺的短板。“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向度,一个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标签”。如何有效解决和应对,则需要进一步调动和释放民间的活力。一是放权、二是民办公助,三是有效引导,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文化设施配套建设中,从而以文化来盘活城市、以文化活跃街区,以文化吸引更多人的参与。

 

分论坛中,校友之家(深圳)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海宁介绍了基层直接民主的新高度——参与式预算在中国的首批实践案例和经验。三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何经从城市规划角度切入,分析了1964年、2020年两东京奥运会对东京城市空间建设与综合实力的影响,直观描述了城市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变迁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贵州省公共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冯媛媛,从“互联网+”到“智慧+”,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方向。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查妍就城市文化与智慧城市、框架和实践进行主题发言。




(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