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一座城 我校办学获《三亚日报》创刊25周年特刊整版报道

2019/1/3 14:44:46


三亚学院:一所大学一座城


 22.jpg


一所大学,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森林,可以为整个城市提供充沛的文化滋养,成为地方的财富和骄傲。作为三亚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本科院校,三亚学院直面后发区域办学的资源匮乏,以不等不靠的倔强和坚持,以矢志不渝的真诚和热情,十三年砥砺前行。在这方热土,三亚学院为三亚填补大学空白、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撑、为城市塑造美好形象、为地方文化筑就精神高地。如今,与三亚这座城市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深厚关联已深深嵌入三亚学院人每一处呼吸、每一步脚印。

 

  40年改革开放的壮阔乐章在神州大地上处处激扬;30年经济特区的华美诗篇在海南热土上笔笔生辉。历史伟大浪潮中,高等教育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前行者同行。根植于三亚,服务于三亚,共荣于三亚,是三亚学院坚持的办学原点,秉持着“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使命的三亚学院,让万千学子因为一所大学来到三亚,爱上三亚,也让三亚因这所大学而更值得期待和向往。

 

  奋起 l三亚高等教育的拓荒者


6.jpg

美丽的三亚学院


  时钟倒拨回15年前。2004年的海南,高校全部集中在北部,三亚却没有一所本科院校。本科以上学历人口不足10%,城市文化生活贫瘠难兴。城市要发展,未来要破局,三亚对高等教育的期盼尤为热切。

 

  当海南省决定在三亚新建一所大学后,虽响应者众,但动机纯粹、思路清晰且经验丰富的办学者一家也无。毕竟,当时的三亚没有自贸区(港)的国家利好政策、没有“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宏远谋划,没有东盟的“近水楼台”,孤悬海外、资源匮乏是大多数人对三亚的刻板印象。这时,吉利控股集团受海南省政府之邀来到这片沃土,对海南的独特情感让李书福先生欣然应允出资办大学。三亚学院校长陆丹至今回忆,“2004年末上岛,到了落笔洞看着一片荒芜的山,不见人迹只有蛇虫,‘平地里可起高楼’,顿时觉得这才是我该来的地方”。就这样,9个月时间完成了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中国高等教育建校史上一个奇迹。至此,三亚终于有了一所城市命名的大学——三亚学院。

 

 1.jpg

2005年,开疆拓土、激情创业的三亚学院办学团队


  办学并非一帆风顺:市政配套道路迟迟未完工、周边村民的不理解导致学校围墙屡屡被推倒,邮寄录取通知书却满三亚找不到“邮资已付戳”……学校建成、发展、提高的每一步,在岛内没有任何先行经验。后发区域办大学诸多艰难,人、财、物、政策界定、措施对接、周边文化习俗等办学条件的种种困难接连不断。幸运的是,有海南省委省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鼓励,有三亚市委市政府对城市与大学关系的关切,有海南这方热土的宽容和信任,三亚学院以不等不靠不要的倔强,以矢志不渝的教育热情和真诚,一次次坚持、一处处打磨、一层层积累。“办大学就是要用心锥,用钱堆,用时间煨,用力和自己较劲”,三亚学院校长陆丹说。

 

  目前,三亚学院已跃升全国民办高校前三甲,成为中国成长最快、最具可持续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民办高校之一。3000亩美丽校园,18个教学学院46个本科专业,涵盖9个学科门类。起步时被规定在本科三批次录取的三亚学院,2018年本科二批次以上录取人数达90%,浙江、上海等5省为本科一批次招生。

 

  选择一所大学,也是选择一座城。年轻大学释放出的办学活力,让万千学子欣然来此。如今,两万莘莘学子在此努力向学,为了城市的荣光而努力付出。他们代表三亚迎接奥运圣火;他们是国际马拉松的志愿者;他们是“蓝丝带”社团为保护海岸线做了10年志愿服务;他们是“鸣鹰支教队”12年坚持为红花、红庄等农村学校做义务支教,更因此收获了“最美三亚人”的称号。


 7.jpg

“鸣鹰支教队”荣获“最美三亚人”的称号


  大学者,有大学文化之谓也。三亚学院坚守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的信念,不仅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努力发展社区文化,打造出一条城市文化通道。三亚大讲堂、校园开放日、体育欢乐节、落笔雅声音乐会……一系列特色鲜明、格调高雅、活力充沛的校园活动还向市民主动开放,这是大学高地以开放的胸怀与城市融合的良性互动。

 

  融合 l 三亚城市发展的同行者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围绕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三亚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上加快发力。三亚学院始终如一地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和海南区域发展定位的高点,提前谋划,提早行动,不断破局,以一所大学的使命和担当与三亚城市发展融合向前。

 

  人才是三亚发展的关键。据统计,三亚学院每年应届毕业生中,有超40%的非海南籍毕业生选择留琼工作,其中近70%选择三亚。截至2018年,三亚学院已向本市输送了一万余名应用型专业人才。“我很看好三亚的发展”,2019届毕业生姜凡信心满满。

 

  为更好地服务三亚“人才强市”战略,三亚学院主动作为。从建校起三亚学院就摒弃一般高校“兼职多、专职少”的常规,按100%自有师资进行人才建设。2016年省市共建三亚学院签约仪式上又率先启动“亿元人才引进计划”,向高端人才引进重点发力,在海南“聚四方之才”招聘会上更面向全国提供百万年薪岗位。三亚首次人才引进认定结果显示,三亚学院引进人才数占全市认定总数1/5


 4.jpg

三亚首家高校院士工作站——“三亚学院翟明国院士工作站”正式签约揭牌


  有力度,有平台,才有收获。目前,翟明国院士已在校挂牌成立三亚首家高校院士工作站,专注于大数据研究的“陈国良院士工作站”也已落户该校。“人才引进不仅是岗位,还要有平台,我们希望引进的人才不单是谋划一份工作,而是与海南的人民一起谋划更新的视野和更广阔的未来”,三亚学院校长陆丹说。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让三亚旅游业振奋不已。而作为三亚学院重点建设的区域品牌专业,旅游业相关专业方向占总数1/5,贯穿全旅游产业链始终,逐渐发展成为海南旅游新业态上学科布局最新最全的高校。目前,旅游类校企合作已实现对三亚重点旅游区域的全覆盖,旅游人才供不应求。学校还牵头成立“海南省酒店人才培养创新联盟”“三亚健康旅游协作创新联盟”,筹建“海南消费中心研究院”,积极推动“旅游+文化”“旅游+医疗健康”“旅游+会展”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美丽乡村建设是国家战略号召,更是三亚城市文明发展的深层次需求。2016年学校在中廖村挂牌建立乡村社区学院,致力打造“文创活力乡村、宜居美丽中廖”。不仅为其量身定制《文创产业发展规划方案》,还围绕社区文化营造、旅游景观设计等提供智力支持。

 

  深入地方开展科学研究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近五年,三亚学院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63项,其中80%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此外,学校还承担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的课题70余项,承担行业科研项目30余项。201812月,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平台的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课题组开展调研,调研组联合组长、三亚学院旅酒学院院长杨玉英表示,“调研对加强与高水平智库联系合作,参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标杆l三亚美丽未来的闯海者


 2.jpg

世界500强企业CEO与阳光学子共话未来


  2018年,三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首批新生顺利入学,这是三亚学院与全球顶级金融机构丹麦盛宝银行合作共建的全新商科学院。“在中国,盛宝希望通过这块试验田,在金融科技与监管领域培养人才、分享实践、交流经验,为中国金融服务行业提供全球市场的交易通道、多元选择、专业互动和解决方案。”盛宝银行中国区CEO赵小俊说。三个月后,三亚学院成功举办了首届“金融科技三亚论坛”,学界、业界与金融媒体三方跨界对话,立足三亚,放眼全球金融科技。这样的高端学术活动在三亚学院频频举办:世界500CEO峰会、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人工智能技术分享交流论坛……各专业领域的顶尖专家来到三亚学院的同时,也为三亚带来了更多瞩目的时刻和关切的目光。

 

  产业创新日新月异,自贸区建设需要前瞻性布局。三亚学院坚持现代大学开放办学、自主办学的方向和逻辑,始终以“破局”之举进行“跨界”整合。专注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信息智能与工程学院、专注于金融科技创新的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专注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国际设计学院”、海南首个“超算中心”等等,这是一所大学无限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一次次崭新实践。


 3.jpg

“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成立,三亚学院携手东盟各国高校共筑教育共同体


  面朝大海,三亚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有“春暖花开”的浪漫,更有令人无限遐想的“闯海”意向。2018年,中国和东盟各国民办大学代表共同签署宣言,成立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ACAPHEI),共筑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这是三亚学院再次释放出的办学活力,也是改革开放赋予她开放办学的澎湃激情。乘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漫漫长路,三亚学院的浪漫之旅还走得更远。作为首批发起单位,三亚学院带着与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成立的“丝路商学院”这份特殊的礼物,走到了巴基斯坦,走到了法国,走到了丹麦,与10余所商学院建立起跨境联动合作机制。三亚学院以三亚为支点,连结着中国与东盟,连结着海南与世界。

 

  大学有赖于一座城市的发展,大学的进取同一座城市与有荣焉。十余年教育磨砺,三亚学院早已与三亚这座城市相融相生:她的起点是三亚第一所本科院校,她的现在是三亚规模最大的本科院校。未来,以建设中国民办大学标杆、亚洲具有影响力民办大学为愿景的她,仍将与三亚这座美丽之城、浪漫之城携手同行,卓越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