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大国工匠——访金玉观音设计师张明娟 杜娟

2018/3/6 17:06:20

QQ截图20180306094828.jpg


                 杜娟

来过海南旅游的人都知道海南三亚有个南山文化旅游区,三亚南山除了海上观音,还有一座美轮美奂纯金手工打造的镇山之宝----“金玉观世音”。 这是南山佛教文化苑中观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座金玉观世音总高3.8米,设计构思巧妙,改变了千佛一面的传统模式,克服了前人从未遇到过的无数技术上的难题,历时两年创作完成。观音金身由二百多片平均壁厚1.2毫米的金片经手工敲打成型后再一块块焊接而成,其优美的造型与原设计泥稿几乎一模一样,突显了创作者们高超的技艺,更体现了创作者们对黄金表面复杂而精致的錾花工艺的把握。通过多种錾刻手法,把原本黄澄澄的单一色彩,显现出层次丰富的不同质感。《金玉观世音》造型柔美,体态婀娜,曲线流畅,面向殊胜、容貌慈悲端庄,眷顾众生,观之使人心生欢喜、却又亲近静和。观音眉宇间镶嵌着一颗直径15毫米珍贵的星光红宝石,双耳各悬一只祖母绿耳坠。观音一面八臂,手姿优美,俏指传神。八只手各持法器:白莲花手成就种种功德,羂索手令众生得安稳……,观音所佩臂钏腕镯由80颗红蓝宝石与上百粒钻石装点其上。观音背光呈莲花瓣形,背光中心的双层宝相花是由3280根纤细的金丝平填而成,1100颗硕大的天然珍珠勾画出宝相花优美的轮廓。佛光上面有三对形态生动的飞天仙女:礼佛天女跪拜虔诚,伎乐天女舞奏闻声,散花天女降福人间;粉红 芙蓉石、红珊瑚、绿松石、紫晶、玛瑙等五彩缤纷的宝石花朵随风飘洒……一派祥和仙境。观音足下的千叶宝莲由52片白色翡翠雕琢而成,木雕须弥底座,凝重典雅,充分展现了东方古典美的独特魅力。


最初《金玉观世音》保存在深圳。《金玉观世音》竣工之后,来自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故宫博物院、中国佛教协会的11位专家学者云集深圳,经过三天的论证后,所有专家一致签署了这样一份鉴定书:《金玉观世音》是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史和佛教造像史上的稀世珍宝。据悉评估价1亿92百万人民币。 


1998年农历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国宝《金玉观世音》缘归三亚南山,由三亚南山寺开山主持圆湛大师为圣像举行了隆重的安座大法会。金玉观音奉安南海始为南山开元之佛。国宝《金玉观世音》自缘归南山以来,其祥光闪耀,瑞气纷呈,来自海内外数百万信众瞻礼膜拜,广为传颂,被海南人民骄傲地誉为“镇岛之宝”! 江泽民 李鹏 朱鎔基、 李瑞环 尉健行 贾庆林等国家领导人也都先后参观过国宝金玉观世音,对其巧妙的设计,精湛的工艺,殊胜的造型赞赏不已。


“金玉观世音”背后的故事

说起国宝《金玉观世音》的问世不得不提一个人,设计师张明娟。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于2007年初揭晓,全国有160多位工艺美术界成就卓著者获此殊荣。其中,海南 镇岛之宝——《金玉观世音》的主创者、从事工艺美术创作近40年的三亚金玉观音文化艺术公司总设计师张明娟,成为海南省首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初识张明娟老师是在20177月青海陀乐寺的一次活动中,我们正在观看活动,张老师为了拍照片爬上了几米高的树上取景,看到年过半百的她动作灵活地从树上跳下来,当时还在想,这个阿姨这是干啥,这年纪了还上树,多不安全啊。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她就是《金玉观世音》的设计师,现在想来,正是对艺术的严苛追求,张老师才会爬到那么高的树上去取景拍照啊,这是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


再次见到张明娟老师,是几个月之后的三亚文博会上的分会场,晶粹水晶艺术文化交流中心许芳主持的“《大国工匠》--对话《金玉观世音》塑造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娟”的艺术主题沙龙上。在这次沙龙对话中初步了解了张老师原来是国宝《金玉观世音》的原创设计师,活动刚结束就赶紧约了张老师做访谈。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张明娟老师又见面了。张老师精神矍铄,着装清爽,头发一丝不乱,步履如风,丝毫看不出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张明娟老师1946年出生于北京,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84年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从事工艺美术专业创作设计40余年。曾任北京市首饰厂总工艺美术师,首饰研究室主任,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轻工业部授予的“全国优秀工艺美术技术人员”。她的作品多次获得部级以上奖项。


从事工艺美术设计40多年间,张明娟老师设计了无数作品,但让她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她主持设计的一枚纪念章。这枚纪念章奠定了她今后以“和平”为创作主题的基础。当年中美双方代表团将要进行一次重要谈判,双方代表都要互送纪念品。中方纪念品的设计任务经过多方考量,落到了时任北京市首饰厂设计师的张明娟身上。经过一翻构思,张明娟用最简练的手法设计了一枚具有时代意义的银质纪念章。这枚纪念章的图案是交叉着的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银白底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和蓝色的星条旗交相辉映,主题鲜明,质地高雅,色彩艳丽,表示了中方对和平建交的美好愿望和真诚。纪念章得到了代表团的极大认可,也为张明娟的设计人生奠定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和平。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亚运会纪念章设计公开竞标,张明娟凭借巧妙的构思,精美的设计、不俗的创意再次中标。此次设计的纪念章是一枚外形为中国地图轮廓的异形章。她将海南、台湾两个岛屿紧粘在整个公鸡形图边上,并在海南与台湾两个岛屿之间巧妙地连起一条纤细的金链,犹如南沙群岛明珠一般镶嵌在南海海域。这枚异形章又一次获得一直好评。 


19919月,张明娟设计完成的《金玉九龙璧》,创下建国以来卖价最高的一件现代工艺美术品藏品的记录。这件长约75公分的黄、白金镶玉的九龙壁上,大大小小共雕刻了642条龙,其中,最小的龙是刻在直径仅有3毫米的金瓦当上!这是一种精细到苛刻的传统工艺,它是引领中国工艺美术品体现高附加值的精典之作。《金玉九龙璧》刚一亮相就被一位香港商人以500万美金的高价买走。



金玉观世音创作缘起

1996年,张明娟主持设计了宗教题材的作品——“金玉观世音,这尊作品可以说是张老师金玉工艺创作的巅峰之作,是对她艺术生涯的献礼。


说起金玉观世音的创作缘起,张老师笑了起来。她说设计金玉观音缘于一次偶然。实际接触佛像造像还是净慧法师引领入门的,净慧法师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和他相识是在人民大会堂的一次团拜招待会上,净慧法师知道了她是做首饰设计的,聊天时候净慧法师说你们做首饰的能不能做佛像呢?那时候张老师的创作设计还是以首饰工艺品设计为主,净慧法师当时所说的是寺庙里的大型佛像,但是思维敏捷的张老师略加思考应承了下来,可是做金玉佛像要巨大的资金支撑啊,这又成了一个难题。不过机缘巧合,没过多久,江门的一家企业真的投资了。那时候正赶上体制改革,原来的北京市首饰厂解散了,大家都成了下岗职工,可是在一起合作过的伙伴们并没有消沉,在原北京市首饰厂厂长曾一兵老师和设计师张明娟老师,工艺师王志喜老师的召集下,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们重新组成了一个团体,张老师出任主设计师,1995年第一尊金玉大佛在江门落成了。


金玉大佛做成后,有了一些积蓄,根据大家的意愿,整合了各种资源,成立自己的公司。张老师说,走上金玉制作之路还要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以前工厂出品的都是按照计划加工的工艺品,主要以人们佩戴的金银首饰为主,设计思维也比较狭隘,工人师傅们很多都是身祖传绝技,手艺精绝,可是计划经济时期苦于没有合适的平台来展示,尤其宗教题材的作品基本不敢碰触,而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思路、新视野、新契机成就了设计师的梦想,也给技师们搭建了展示绝技的平台。经过筛选,一只技术过硬的队伍形成了,自此张老师和她的团队走上了金玉佛像的创作之路。


金玉大佛完工之前,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伯达、朱家缙两位老专家曾先后前往参观指导,专家们都说,金玉大佛如此成功,为什么不创作一尊金观音像这句话正说在了金玉大佛创作团队的心坎上。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文化异彩纷呈,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参与了金玉大佛创作整个过程的曾一兵、张明娟、 王志喜等诸位工艺大师们都有着共同的心愿,造一尊象征安定、祥和、福祉的金玉观音来为新时代献礼,这便是“金玉观世音”造像最初的创作缘起。而且,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宫延手工艺技 “宫廷金细工中的花丝镶嵌的技术能够在佛像的精细处,比如佛冠、璎珞、裙带等部位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这是对设计者和工匠的技术水平几近苛刻的检验,也是一代匠人的最完满的心愿。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战争

有了创意,接下来是素材收集和消化的过程,因为这么大型作品,没有十足把握是不行的。黄金的投资太大,损耗也大,一点点失误都会导致巨大的资金浪费,可以说是一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战争。

主设计师的的担子再一次落在了张明娟老师肩上。张明娟老师总结,“金玉观世音”的成功在于前期的创意。这尊佛像打破了千佛一面的传统概念,自明清以来,观音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定格为左手托净瓶,右手持杨柳枝的白衣大士的模样,要想塑造一尊新形象的观音并让人们接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通过对佛像造像艺术和对佛教知识的学习研究,张明娟老师觉得他们的团队有信心打造观世音菩萨的新形象。观音救度众生,因人的需要可以幻化自己,以此为基点,张明娟老师四处收集资料,阅读了大量的佛教经文,走访了很多寺庙拜访了很多僧人。最初大家都对她描述的观音的新形象很陌生,甚至有些抗拒,可是张明娟老师坚持自己的观点,她从佛经找到了对观音菩萨的描述作为理论依据,根据描述绘制出了观世音的新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大家看。这尊“金玉观世音”的形象的基础来源就在“不空罥索箴言经”中,“不空罥索箴言经”中简要描述了金玉观世音的形象,有四臂的,也有八臂的,因为没有出佛教仪轨的圈,又找到了理论依据,她心里更有了底。书店,旧书摊也都遍布了她的足迹。有一天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上,她无意间看到了一本日文版的旧书,介绍的是日本佛像,这本书介绍的主要佛像正是《不空罥索观世音》,虽然书中介绍的形象姿态比较单一,但是这也无异于一颗定心丸,让她更坚信了金玉观世音可以以新的形象展示给世人。经卷和书中描述的形象已经在她脑海中汇集形成了一个基本轮廓,民间流行的俗语也成了她创作的源泉。当时民间曾流行的一句话:“菩萨如宫娃,宫娃如菩萨”。就是说,菩萨像皇宫里面翩翩起舞的宫女一样美丽,宫女的妙曼舞姿和俊秀容颜也如菩萨般让人心生欢喜。为了这句话,她特意跑去了敦煌和龙门石窟求证。在敦煌飞天的壁画前她反复揣摩观音的姿态,模拟飞天仙女的动作;而龙门石窟的一尊媚态观音更让她浮想联翩,这尊观音像媚而不妖,使人流连驻足,不忍离去,她更加坚信,观音的形象就应该是美不胜收的!观音的形象就应该既端庄慈悲,安静祥和、又让人心生欢喜不由自主的想要亲近膜拜!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和反复验证,观音的形象已经逐渐在她的脑海中清晰、明朗、定格。要把脑海里的形象落实到纸面上又是个难题,因为最初做的是首饰设计,而佛像是以人体为基础,没有现成的模特,张明娟就经常自己对着镜子做想象中的观音的姿态手形,揣摩观音的表情,经过反复推敲,为了佛像造型的均衡和饱满、庄严性,而又符合宗教仪轨, 她选择了一面八臂不空罥索观音的形象,几易其稿后,脑海中的想象和镜子中模拟的体态重合了,她绘制出了现在一面八臂不空罥索观音的形象的纸样稿。定稿后的观世音形象以佛像仪轨定格八只手各持不同法器,右上手持不空罥索、左上手持白莲花、其余各手分别持净瓶、宝箭、金刚杵等法器。以及一只法眼手和一对吉祥如意手。佛像微微扭胯,尽显女性的婀娜柔美,肌肤柔润、体态丰盈,衣裙微微浮动,衣饰华美庄重,令人折服惊叹之余沉侵在愉悦中,感受心灵的净化。这幅观音像既不复古也不入俗。


三易面像

张明娟老师第一次将“金玉观世音”的泥塑模型完成后,有位年轻朋友看到了,当场惊呼“哇!太美了,这辈子我要是能讨到这么漂亮的媳妇,值了!”可是赞美却让总策划曾一兵老师和总设计师张明娟老师皱起了眉,观音面像应该是神圣庄严的,具有宗教意义,可是朋友看了居然有这样的感想,说明观音的美过于“妩媚”,缺少了些神圣庄严感。改!张老师很快在塑像上做了修改,可是修改后的观音像似乎又过于呆板庄严,失去了亲和力和灵动性。后面的十几天里张明娟老师每天对着这两尊泥塑头像思考,没有动过一笔一刀,她在反复琢磨如何表现观世音的慈悲、亲和、灵动性,以及如何能让人们立体的体验到“真”、“善”、“美”。又是多少个不眠不休的日子,她终于找到了以母爱为基础的表现方法。她把人间至臻至纯,善良无私,宽厚包容的母爱融入了金玉观世音的慈悲面容中,这副鼻梁高挺、嘴角微翘、眼神灵动秀美端庄的观音面相征服了所有人!


奇思妙想

整个制作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很多难题,张老师说,当时团队里面的统一口号是“绝不从自己手上留任何遗憾”。整个团队很团结,大家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诚合作。作为主设计师,张明娟老师克服了一切外在困难,一直坚守在制作现场,她的行动也得到了家人的谅解。她的老母亲重病在床,需要子女的照料,可是老人知道了她们在制作“金玉观世音”的佛像,就对她说:“孩子,要是你在床前照顾我,因为我耽误了造菩萨像,误了功德耽,那我真的是做了孽啊!”带着对母亲的愧疚,张老师含着泪水回到了施工现场,没日没夜的和伙伴们一起工作,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事。其实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在“金玉观世音”的佛冠上的白玉弥陀佛两边各有一对龙凤造型,按照传统的观念,应该是龙在上凤在下,但是这对佛冠上的造型恰恰是凤在上、龙在下,张老师说,这个创意来源于生活,融入了儒家的孝道,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一种体现,是对天下母亲的祝愿!


技艺精湛

说到制作工艺中的难题,最为繁琐的是佛像背光部分,为了表现层次感、通透感,合理使用材料,张老师采用了大量镂空的设计,此处的工艺是花丝镶嵌行业里最考验功力的部分。其中一朵宝像花就有三千多个花丝,六千多个焊点,如果手艺稍差一点,火候稍大就会把花丝焊断,火候不够又不能牢固地粘合,而黄金的成本之高又不允许出现失误,因此大家对每一道工序的要求都是严苛的。


天衣无缝

观音手中持的净瓶的安放也是个难题。佛像的外围以莲花瓣为整体的造型,如果净瓶垂直摆放不生动,而且破坏了整体效果,为了保持佛像外观的整理线条的流畅,张老师和工友们集思广益,反复琢磨,最后把净瓶一分为二,打制了一个螺旋扣,天衣无缝地把净瓶衔接到了观音的手中。张明娟老师虽然是设计师,但是却时刻在制作现场关注着每个细节,时刻和制作师傅们交流沟通,他们的团队用精湛的技术和辛勤的汗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实现了“绝不从自己手上留任何遗憾”的目标,赢得了国宝的问世,他们打造了中国乃至全世界“金玉佛像”造像史上的一座丰碑。


童子引路

“金玉观世音”整身定型后,根据设计要求需要直径大约一米的莲花台为底座。这个莲花台应该是由五十二片白色翡翠莲花瓣组成,必须要采用质地、色泽完全相同的一块原料制作,这就如同大海捞针了。为了完美展现白色莲花台的设计方案,张明娟老师和身为珠宝鉴定师的曾山等伙伴一同南下瑞丽寻宝。可是他们翻山越岭经过多日的寻访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宝贝。就在大家快要失望打算另辟蹊径的时候,一个小男孩进入了他们的视线,这个男孩子主动引路,带他们来到了一个“老缅”家里。一进门,几个人就被地上的一块黑乎乎的巨石吸引了。这块巨石足有一吨重,曾山等人借着夜色,用强光手电筒透过巨石反复甄别,隐约观察到了内在的水种。大家反复商讨,最后一狠心,付了一笔不少的金额,带回了这块石头。一个不眠夜过去了,第二天上午,当把这块巨石剖开之后,奇迹出现了,温润的白色中微微泛着淡绿,正是他们日思夜想的翡翠。更加神奇的是,巨石上的一条条裂痕,排列整齐有序,刚好符合莲花瓣的尺寸,简直就是量身定做!后来将此事讲给多吉扎西活佛听,活佛捻指微笑道:“此乃童子引路啊”!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过程真的很艰苦,但是这种追求得益于自己崇拜的两个行业。张老师笑着说,自己最崇拜的两个行业,一个是体育工作者,一个是军人,这两个行业的精神成为了创作的支柱,贯穿在“金玉观世音”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体育工作者的追求是要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要拿金牌;遇到困难怎么办,这时候要体现的是军人的素质,遇到困难不能退缩,客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正是这两种精神贯穿了整个设计制作过程。在制作工程存在很多困难,正是有种骨子里不服输的个性和对艺术的高标准追求,支撑到了金玉观音的完成。


“金玉观世音”完成后,张老师又设计完成了“金玉度母像”,“金玉弥勒”,开始了“金镶玉”的造像之路。金镶玉的工艺要比纯金手工打造的难度还要高,骨子里迎难而上的个性,和对艺术的不懈的追求是她从艺术的角度上不断超越自己的原动力。她笑称自己是低产户”,但是每件作品都确保是全力以赴用心打造,精良且独一无二的。在所有作品中她最为得意的作品,还是《金玉观世音》,这是佛像造像历史上的里程碑。


长期接触重金属,粉尘吸入是难免的,张老师和很多工友们都患上了哮喘,可是她豁达乐观,每天早晨都会坚持锻炼,打一小时太极拳,身体逐渐向好。如今精神矍铄,走在街上,步履矫健。说到今后的打算,张老师笑着说,年纪大了,想要休息休息了,可是她办公桌案头放的依然是佛像的设计稿。大国工匠,风采依旧!


后记:“不肯去观音”

“金玉观世音”圣象原为泰国敬造,但是圣象落成后,时逢亚洲金融风暴,未能如愿供奉到泰国。2002年泰国公主诗琳通来三亚南山寺金玉观音阁瞻礼国宝“金玉观世音”。2005年二月30日,泰国外交部找到中国驻泰国大使馆,表达了希望迎请“金玉观世音”赴泰国供养的意愿;2006年,恰逢泰国国王登基六十周年大庆,政府为此将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并拟在此期间恭请“金玉观世音”圣象赴泰国巡展。为了更好地供奉“金玉观世音”圣象,泰国政府还为其特别修建了一座殿堂。然而就在中泰双方积极筹备沟通此事的时候,泰国政局发生动荡,赴泰国一事再次搁置,“金玉观世音”成为了一尊名副其实的“不肯去观音”。

如今,“金玉观世音稳稳地安奉在三亚南山寺,遍洒福泽,护佑着芸芸众生,来自海内外数百万信众瞻礼膜拜,无愧为海南岛的镇岛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