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在三亚市委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社会进程与城市治理中的政府角色

2012/10/13 10:44:27


社会进程与城市治理中的政府角色

——2012年9月14日在三亚市委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省委常委市委姜书记刚才介绍说我参与三亚建设多年、并有感情。今天就说感情。经济规划讲布局,管理规划讲结构,我研究社会学,社会规划讲肌理。与在座各位一样,我们都深深镶在三亚社会的肌理里。

知识分子中的优秀者当干部,“学而优则仕”是中国知识传统。干部有职场的思维方法,干部的思维方法一般是马克斯·韦伯说的科层制方法:组织的目标、规则、纪律、执行、时间,最后指向系统的效率诉求。科层制早已有之,但科层制在工业化时代伴随科学技术的革命与体制化而史无前例的强大有效。所以,我们致力于现代化的国家、区域就会以此为标杆,遇到问题人们一般会按照科层制惯性教给我们的工作线路排找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工作条件、工作权限等等。

中国从农业大国快速发展为工业大国,在整体设计下的部门条块分工有利于高效率工作,但也会带来就事论事的工业功能分工特征的单元化问题。单元化问题是“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有问题易于矛盾上交,不太会“越矩”想办法解决问题,因为那样风险要自己承担,不划算。怎么解困?也许借鉴学者思维有益拓展思路。学术的思路是刨根究底,效率不高但大的决策弯路较少。在工作中不宜事事按学术惯性,那一定误事,但在理论研讨时,各位不妨回到我们曾经的求学时代的思维方法。

一、换一种方法看问题

学术的方法是习惯找普适价值。经济学通过大样本建模型,管理学通过类型经验找结构,政治学通过成功体制找样板,他们都爱来推销各自的价值。社会学寻找工作问题、生活问题背后的学理问题,背后的真相,背后的因果,背后的制度和文化力量。值得注意,学术不分高低,学术是工具,不同学科是不同工具,各有用处。

实现“让我们的三亚更美好”目标背后的学理问题可能是什么呢?在座的各位,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位置在哪里,其实,要实现“我们的三亚”目标,我们都面临共同的问题。更美好的经济指标已难确定,更美好的社会指标(秩序、安全、团结、协作、沟通、互助、友好、亲密、和谐等)更不容易确定,为什么?经济成果分享为主,有共享;社会成果共享为本。但当下,在哪里要论共享都很难,“我们的三亚”要解决共享,但我们要清楚看到发展中的社会,都越来越多地突显分离,而不是共同。

学术上分析问题要从两个极端开始,然后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尺度。所谓中庸之道,“极高明而道中庸”。我们先看从学科工具分析的不利我们“共同性”的因素:

从哲学看,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近现代以来,人性的发现与释放,使得人类禁忌越来越少、个人欲望越来越大,传统上个人从属社会的联系越来越松弛,“我不属于任何人与物”的想法就自然出现,尤其对富裕群体、移民社会、新兴城市是如此,这不利于城市向心力、归属感、荣誉感形成,更会产生个体疏离、集体离散、个人与个人以及社会与政府对抗,这是全世界现代城市通病,后发国家转型阶段表现更甚,而凝聚力即团结却又是城市发展必备要素。

从社会学看,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城市的共性问题。现代化的特点之一是社会的城市结构普遍存在,城市比较传统乡村,人与人关系难靠传统道德,而靠法律和利益维系。人类感情联系作用让位于理性联系。理性有凡事算计的功利取向,计利嗜好和事实上不可能每次都获得满足,这就可能拉大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社会与政府的距离,使城市内部各种沟通成本增大,风险增加。城市可持续发展,控制成本是关键。如果绿色低碳是全社会可持续最低的经济成本,则沟通和互信互惠则是可持续最低的社会成本。

从经济学看,可以看到属于我们这类旅游城市的问题。现代经济的全球联系是因为全球分工和更扩展市场的冲动存在,产业分工造成区域经济必然是个性化的、互补的,而不可能是全面开花的。互补,其实同时也是相互依赖。旅游业依赖于外部世界人们的感知评价,没有口碑好评就直接失去市场,而对于没有经过工业化洗礼的海南和三亚,缺少时间、纪律、服从、效率、标准化的基本观念、训练和集体记忆,既不容易意识到客户至上,也不容易为此团结一致、励精图治。而更多更大市场占有的冲动则加剧内外部竞争,缺乏系统旅游法律的地方基本都会经过一段产品和客源的地方行业恶性竞争。旅游城市的对外亲和性是城市基础属性,对外亲和性又取决于内部的整体感和相互亲密感,这对未经工业化、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旅游行业充分依赖客户评价、本土行业恶性竞争、本土居民和移民和睦共生尚待时日的城市和谐目标难度系数加大。

从政治学看,可以看到当下中国社会普遍遭遇的压力问题。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财富增加,人群利益必然分化,利益分化决定站队和选边的分化,而这造成城市的各种矛盾大量增加,复杂矛盾很难用总体方案一揽子解决,复杂环境下的科学决策难度更大、社会谅解甚至和解难度更大,人们可能不但相互分离而且可能相互争斗,而和平和谐恰是城市发展的先天条件。

从人类学看,可以看到技术发展给现代城市管理带来的挑战问题。传统上知识具有有限性和贵族气质,决定解释权总是归于少数人和归于上层。现代教育普及带来知识的贫民化和社会的民主偏好,网络普及尤其是上传越来越方便使得自媒体力量史无前例强大。这样,防民于口的立场可疑;群众路线的技术升级;种种远近传统的合法性常态化公共平台不足;问题多而解释不及时,公共权威(法治、管理、宣传、话语)越来越难堪。真相成为唯一道理,发展硬道理不再够硬,在公共事务上倾述和发泄这类人类幼稚表征现在却变成常态和正当,欲望非理性上升,这增加了相互理解和合作的成本。

我们还可以从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社会科学学科角度一一分析下去,困难不断膨胀。但现代学科的多视角研究,也让我们发现:客观上看,“我们的三亚”这个诉求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目标,要综合建设;时间线上有交错,现代与后现代范式不一,要系统调适;空间线上,岛内外,国内外,现代化路径不同,要走自己的路;价值线上,各种利益有间隙,难聚会,要创造机会讨论并充分讨论以增进价值共识;主观上看,总有人使坏,加大裂痕,要形成良性的三亚人“心态”环境。“让我们的三亚更美好”是经济诉求,更是社会与人的诉求;是经济发展,更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社会发展,核心是社会动力是否充足。动力在与不在,首先解决团结与否、公平与否、与我何干。

这是我理解的市委开展“我们的三亚”活动和理论研讨的意义。知道意义在哪里,才可能重视,才可能当大事,当真事,才可能找到与此相关的真问题,才可能有切肤之痛,才可能不回避矛盾、避重就轻、敷衍了事,才可能找到问题的更多更优解。

    二、找到文化与情感优势—再现美好(不说经济,只谈社会)

上面说了不利于形成“我们的三亚”的问题。下面说有利于建设“我们的三亚”的条件。“团结,公平,从属”。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到今天,社会随经济发展转型到今天的三个大难题,而三亚更难。三个问题是认知问题,更是价值观问题,都与文化与人的情感相关。

但仔细看三亚还是有优势。我们有让我们的三亚更美好的办法。

    (一)发现团结的有利条件

从三亚的历史看具有团结的基因。汉回黎苗不同民族相处一域,共同发育出农耕文化、商业文化、海洋文化,并且相互融洽。市委市政府回望历史、坚守当下、前瞻未来,把促进团结作为全市的任务提出,激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致力于公平的成绩,共享共惠的政府条件

从现代化角度看,公平正义是政府的基本责任,然而,无论从中华传统还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改革开放的目标,提高经济效率是主张公平的必要基础,改革的历史已经告诉人们这是中国的必由之路。海南省委省府的绿色崛起的目标是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百姓的幸福家园,三亚市委市府在此目标下,要率先实现城乡建设的共同繁荣。从出发点和已经取得的成就可以放心地说我们正在准确回应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难题,回应旅游度假城市可能影响凝聚力顽疾治理的大难题。三亚市近十年城市基础建设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医疗卫生覆盖、城乡社会保险、基础教育投入、保障房建设等降低了城市化进程中低收入者的生活门槛,重要的是同时有效降低了城市运行必要提供公共保障的合法性风险。

有团结的文化基础,还有致力于公平已取得的成就,这就有了归属感(我从属谁)、公平感(有人在关心我,政府在帮助我)与主人翁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政治基础。

当然,还不够,还需要一点心理优势,以下谈心理建设与感情培育。

三、达成“共同体共惠”的三点建议

(一)多点自信

形成“三亚城市共同体”,与三亚城市发展、公共事业发展的进步与前景息息相关。

放眼全球,沿赤道画圆,陆地热带地区不少,但规模城市不多,规模城市建设较好并且蓄势待发大有前途的不多,而三亚背依大陆,鹿跃宝岛,面朝南海,随着中华文明不断由北向南推展的趋势,随着中国在21世纪的全面崛起,三亚的独特区位使之有着无限的发现潜力,前途大好。虽然与全国发达地区比,三亚基础设施不完善,但增长快;城市管理水平不算高,但提速高;人才总量不大,但人才在城市人口的比例大;城市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但大体没有先污染后治理,城市心肺功能年轻气盛,相比一大批付出青春成本的老大城市,三亚如少男少女,楚楚动人很有吸引力;城市人口现代化素养不算高,但三亚人在欠发达地区朴实的共性外,由于在大海边,由于多民族共处,由于移民东南亚的历史,由于学子历年考学岛外海外,由于干部多年批量考察国内外,由于不断输入发达地区干部,由于接待接洽高端人士,三亚人不缺心胸,不缺眼界。

三亚缺的是一点时间,三亚人缺的是一种自觉——“让我们的三亚更美好”和一种觉醒——“虽然我们过得不错,但是,在现代化的平台上,我们应该并且可以更好”。

(二)多点本土文化的自觉

1.文化投入

文化发展规划,不只是传统音体美,也不只是现代文化产业。“文化投入”首先是发现独特本土养分。不是摹仿不是复制,而是发掘独特背后的普遍价值。三亚学院在三亚已经投入四年的人类学调查。三亚具有城市组织亲和性基因,亲和性是城市魅力气质的活细胞。

2.干部带头

干部是公务官。干部责任比百姓重。在“我们的三亚”活动中,干部胸怀要更宽广,境界要更高。干部不要把血缘、乡缘、学缘等传统缘分关系看得太重,而要把业缘、趣缘、志缘份量加大,至少等重。过分偏重原生态缘分,是落后,而不是重感情。亲密性基础强,是好,但是要跨越从小团体亲密到大城市亲密的重要阶段,这是干部之崇高义务。如今做干部,还要在有为中尊重法制;法制基于民主;民主从尊重现行制度开始,让文本上百姓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落地;尊重制度,还要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

3.鼓励学习

三亚的原生态基础使得三亚学习底色不复杂。海南与三亚人心胸宽广,不排外,唐宋以后贬官在此传递的中原文化很顺利落地就是例证。学习能力是人类过去、现在最为重要的能力。深圳,在小渔村基础上学习,举国政策可以是优惠也可能是负担,繁华香港在旁边可以是压力也可能是动力,但深圳会学习,由于危机感,由于不服输,由于学习的态度、能力,成就了现代南方中国的双城记。三亚不可能复制深圳的经验,但三亚可以获取深圳的学习能力。

(三)多点真诚付出与关爱。

    前一段很火的“中国好声音”节目,还是那些我们熟悉的评委和熟悉的歌手,但换了机制,换了态度,搭建了真诚和关爱的平台,就使评委和歌手一下子精神焕发,演绎出一幕幕感人的舞台影像和声音,让人们感受到公平、民主,产生对节目的归属感和美好希望。“让我们的三亚更美好”活动也要搭建真诚和关爱的平台,让每个三亚人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美好,发现他人的美好,共同奏响我们美好三亚的美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