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访谈录】“目标要看得到、摸得到,跳起来够得着”——党委副书记、学务长沈建勇

2017/6/7 12:10:35


编者按:


日前,三亚学院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USY办学纲要》、《USY 卓越发展进取者行动指南——管理体系说明》、《USY 卓越进程战略设计与行动》、《USY 卓越发展——大学文化解析与发力》等四个办学纲领性文件,该系列文件将成为学校卓越发展进程中长期坚持的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号召全体教职工加强学习、深刻领悟、自觉执行四个文件的重要指示,在全校范围内传播推广,凝聚最大共识。本网特开设《特别访谈录》专题,陆续刊发部分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代表的访谈实录,以期更精准地对接文件精神,开展各项工作,为学校卓越事业作出最大贡献。


AP0A8471的副本.jpg

党委副书记、学务长沈建勇


记者:如何评价《USY办学纲要》等四个文件?

沈建勇:USY办学纲要》等四个文件对在三亚学院的很多同志来讲,其实是熟悉而有感情的,它是学校多年办学文化、办学经验的积淀,是学校坚守办学使命,校长带领办学团队十二年来创新、创业、创价值的精准提炼和办学思想的高度总结,是全体教职工奋斗的“主线”。通过学校的集体努力,把它整合、规范,使之更明晰,在下一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发展方向和解决路径。应该说,是我们实现三亚学院卓越发展的“指导用书”,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记者:结合学务工作实际,您认为如何有效对接四个文件?

沈建勇:办学纲要和学校“十三五”规划对学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围绕以提升学生竞争力这样核心理念,全面提升学务工作品质。我们对自己的目标是,不仅要对标国内优秀大学,还要注重借鉴国外高校经验,使学务工作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实现载体和评价标准。建校以来,学务工作战线的同志们坚守办学使命,拼搏,创新,有了很多收获,也积淀了一些经验。很多成绩是海南省高校的唯一,很多工作措施是省内甚至全国高校首创。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伙伴的高度认可。这是在学校整体思路引领下,把学校政策措施学习到位、落地到位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清楚认识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新变化,学生、家长、社会对学务工作的新希望新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中创新,敢于善于能于打破已有的行为习惯,把成绩作为记忆,这样才能以更好的心态和状态来,积极主动响应外部环境,始终具备不同发展时期学务工作的胜任力。


记者:参照四个文件,党建工作会作出哪些进一步的提炼和升华?

沈建勇:党建工作我们非常明确,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校党委明确聚精会神在“党的建设、办学方向、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和立德树人”等核心工作上,我们逐步形成了“党委在议大事中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校委会、六长联席会议议决策”、“学术委员会议学术研究大事”的校级领导分工合作机制。做到了党要管党、党管方向、党管廉政、党管宣传、党管稳定、党管立德树人,确保党委在“依法办学、合规办学、诚信办学、廉洁办学”上保障功能的实现。


记者:结合四个文件,您主管的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沈建勇:按照学校“以学生竞争力为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学务工作首先是思想导师工作的转型,更进一步明确思想导师的主业,明确思想导师工作岗位职责的胜任力,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合理、更贴身、更规范、更能帮助其成长的指导服务。第二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硬件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平台,我们做了大量美化校园环境的工作,大家对学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之后,我们还会增加更多平台,让大家在一个良好的空间里发挥想象、发挥所长,让思想碰撞转化为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加速。第三是软件服务,如思政访谈室、心理咨询访谈室等,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还有,品牌提升工作,“一学院一节庆”、“一专业一品牌”要在现有基础上做提升,走出三亚学院,为三亚市精品城市作贡献,提升区域城市生活发展。


记者:《大学文化解析与发力》提出“创造郑重而热烈仪式感的庆典活动”,这对品牌提升有什么意义?

沈建勇:现在我们要求学生组织基本每周一举行专业升旗仪式,大型活动第一项内容就是升国旗奏唱国歌,这是爱国教育的体现,也是党建工作的一部分。第二是学生获奖后举办庄重的授勋仪式,这既能增加学生荣誉感,也可以感染其他同学。仪式感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体验,每一场活动留下的不仅仅是笑声和掌声,更是学生们的难忘回忆,在学生更好规划人生方面起到一点点作用,这也将是我们下一步举办活动的侧重点。比如2017届毕业典礼,它会增加大家的凝聚力、认同感、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记者:下一步的招生工作中,我们怎样“传递学校优势”?

沈建勇:招生是一个立体工作,首先是人的传导,学界、业界、民众、师生方方面面都需要能够传递学校声音,传导学校办学情况,从而得到广泛认可和选择。第二是媒体渠道,纸媒、网站、新媒体等等,这是最便捷的途径,而让这个途径变为宣传学校的正面途径,要通过我们各种标杆、成绩来获取社会认可。第三是文化交流,通过比赛、会议、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三亚学院的优势和能量。其实,招生宣传并不是刻意的为招生而宣传,它存在于我们每一天、每一刻、每个人、每项工作中。


记者:办学纲要中“招生工作中,招生部门与各学院负有同等重要责任”该如何理解和定义?

沈建勇:这就是之前会上我们多次提到的高考改革——“先专业后学校”。今年,国家在浙江和上海进行试点,2020年将推广到全国所有省份。对我们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指我们要办好一所学校,以往在学校这个大平台上,有冷、热门专业,有师资强、弱专业,每个专业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方法,学校会综合平衡和考量。高考改革后,“这个专业怎样去发展”将是每位办学参与者共同思考的问题,学校没有办法“照顾”,这反而刺激大家更好的去思考专业发展方向,正视自己的明天,形成一同进取的凝聚力,这对学校发展是好事。纲要中作出这样明确的规定,是要促进每个学院由“教学单位”转变为“办学单位”,两者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教学是完成,办学是思考,思考我的办学成本、我的核心竞争力、怎样提升我的教学水平……思考多了,对自己的要求也多了,品质就提升了,质量会更好,这对大家来说是个挑战。如果没有“办学”的思维,好专业可能也有一天会办不下去。


记者:学校致力于“成为中国民办大学标杆”的愿景,您怎样理解?

沈建勇:“标杆”的含义有很多,大家理解的方式也不同。我的理解是,我们希望大家提到民办高校,就能立刻想到三亚学院,因为三亚学院代表了民办学校中的高标准、高水平,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层含义是,我们要在创新中建设高标的体系、制度等,全方位提升内涵,使其能够成为民办高校效仿和对标的先进性。我们还必须客观认识,虽然12年办学取得很多成绩,相比较国内很多优秀大学,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懈创新的努力。我们给自己定目标,一定要看得到、摸得到,能够跳起来够得着,不是只仰望星空,而是要脚踏实地。至于未来我们会不会调整,先把这个目标实现后再说。




(编辑:徐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