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区的课上在争奥斯卡,北区的学生挑战老师当学霸?

2017/4/25 16:18:01

走进校园 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官网图(改).jpg


读书十二载,不少老师的口头禅是:“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什么样的学生我没见过。”可我们心底的话是:“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什么样的老师我们没见过。”经历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我们来到了三亚学院,心里想着,这大学的课堂应该和之前见过的没什么差别,可是......是我打开方式不对吗——南区的庄岩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在抢小金人,北区的汪源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拿着小黑板给老师讲起了题?


每周二的34节,在南区的1302教室,可以说是旅游管理(专升本)1601班同学们最热闹的一节课了。在这个课堂上,他们不用一排排整齐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死板的听着老师的讲课记下每一个知识点,而是按照小组的划分,把椅子拉成一个个大圆圈,热情的讨论着。不过他们可不是在讨论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在讨论各个小组的剧本。



 庄岩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她上课的模式,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她将班级分成8个小组,根据教学环节给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主题,再通过景区采风、剧本编写、演绎拍摄、组间互动等环节完成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最后形成8个情景剧,进行舞台演出并录制成片。 



我们先从严谨的角度来阐述这个创新。它是一个关于课程“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是一个融“导学+翻转课堂+跟踪评测+考核评价”四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于导学,是为了突出教学目标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一个转变。其中主要的实施方式有教学安排的解读、教学资源的整合、交流平台的搭建以及课程任务的发布。符合国际规范的课程大纲是导学的重要载体,以学生为服务对象描述课程的教学目标,细化每一节课的课前课上课后的学习内容,人手一份大纲,了解自己要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


关于翻转课堂,是为了突出教学环境向“学习者协作竞合”的转变。其中的实施方式含有导学体验分享、任务成果展示汇报、学生间的交流/辩论、梳理关键知识点。当中也包括了整个教学设计之中最激发学生参与性的环节,即八个情景剧的编排以实现知识的呈现与串联。整个情景剧的制作是翻转的重要载体,以学生为主自编自导自演,以老师为辅,涵括了理论知识单元模块的选择、剧情的讨论设计、景区实地的调研实践,应用型课题攻关等,通过制作出《景区服务与管理》的情景剧,来达成这门课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学成之后可以收获哪些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可以做什么工作。


关于跟踪评测是为了突出教学成效向“学习者学以致用”的转变。其中的实施方式含有开展调研活动和研究应用型课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开展应用型课题的研究是跟踪检验的重要载体,通过引导学生能够用专业的眼光看行业,去发现亮点和弊端,再进而研究如何不断的改进和及时的纠正,让呆板的知识可以被灵活运用。


关于评估,是为了突出教学评估向“学习者进阶式获得感”的转变。其中分为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重在过程中的获得感。形成性考核,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各个阶段,并通过阶段性成果的自我总结和老师评语来认识自我的学习效果。总结性考核,即应用型课题深度研究行程课程论文,这要求学生真正能够活学活用学有所获。



不得不提,这种教学设计得以实现和良好开展,得益于课程所在学院旅业管理学院多年来与三亚旅游业界的深度合作,特别是这次鼎立给予支持的三亚千古情景区,为翻转课堂和跟踪评测两个重要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教与学欢乐而实用的土壤。同时不得不提的是,学生在深入调研深入课题研究中,也为三亚千古情景区提供了有益的研究结论,并得到意见与建议被采纳推广的反馈。


说的直接点,通过这种吵吵嚷嚷热热闹闹的大讨论和实际的演出,一出戏拍下来什么相关知识点都摸透了,更别提拍出来的情景剧还可以反复回头看,不光看自己组,看别人组,还可以给学弟学妹看!


OK,道理讲清楚了,那么对于同学们来说,教学设计的好不好,关键还是看同学们买不买账,我们采访了一些学弟学妹,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第一次进入小班学习,开始会不适应,但后来发现小班更容易集体的讨论,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加强,大班的时候比较臃肿,大家也都是分散各干各的,小班 团队合作多。我们在对别的小组的剧本提出意见同时,自己也加深了印象。

——徐瑞

原先大班上课人多比较乱,现在圆桌小组讨论模式,各组碰撞结合效果好。大家凝聚力高,也比之前强行灌输好。我们反复改剧本加强知识点记忆,还可以出去玩,属于劳逸结合吧。

——裴红瑞

我们这个班级之前是有出去实习过的,所以我们的实践能力会更强一些。比起死记硬背,排剧本更让我们接受,还浓缩的内容。再加上我本人就比较爱表现自我,能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发挥了自己的优点会让我很有参与感。

——刘鹏娟



比起南区这个课堂嗨到爆的氛围,另一头北区的同学们可就直接多了。在汪源老师的电路基础课程中,测控1601的学生们则是用直接用数字和字母和汪源老师唱起了“反调”。


汪源老师的电路基础课程是纯理科课程,但从测控1601班的同学们的反应看来这堂课并不枯燥。全班28个学生被分为7个小组,当老师说可以讨论的时候,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有的同学会提出疑问,但是小组中其他的同伴马上就会开始向他讲解,当讨论遇到瓶颈时,汪源老师则会稍微引导,继而大家就会继续开展热烈的讨论。


汪源老师告诉小编:“课下同学们会回去看视频学习,所以大家基本都会了,课上我就会让他们多讨论,熟悉题目。”


测控1601班级的同学们不仅热衷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老师进行理论的探讨,还会在老师的要求下每组派出一个同学上台解题,用黑板上满满当当的数据公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一个大黑板不够用?那就再拿个小黑板!还不够?继续拿!

11.webp.jpg

12.webp.jpg

13.webp.jpg

14.webp.jpg



对于我们这个班来说,大家都来自不同地方,教材不同,基础也不同。老师单纯的上课就不能把握好深浅。而且传统的上课方式对教材的依赖更强,老师会强调于复述课本上的知识,现在的视频教学法就是先看视频,在MOOC上教学的讲解会有更多的例子,我们的理解和印象会更深一些。自己学习再听课课就弥补了基础不同的弊端。

——肖杨

老师在最开始就跟我们介绍过这种上课的方式。现在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效率会高一点,我们不会的可以自己学习,不会到了课上听不懂和老师脱节而上课睡觉之类的。还可以扩散自己的思维,比起以前死听、木讷的接受老师讲课要好。

——任博恒




15.webp.jpg

16.webp.jpg


我们还是先用严谨的方式来说:汪源老师的电路原理课程通过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利用三亚学院SPOC平台和学堂在线的优质MOOC资源,开展了以翻转课堂为载体的“线上课堂自学+线下课堂讨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导学资源为教与学的剧本,对学生线上课堂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对线下课堂广泛讨论进行引导,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学习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生生及生师之间交流更加顺畅,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提升。同时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模式有了较大的转型,对知识体系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对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极大的提升。


本次教学改革的更大意义在于学生在离开校园后仍可以通过的随手可得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泛在式学习,不断利用新知识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使“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更容易实现。


然后再换个直接的表达:上这个老师的课,是先自学,再上课。自学的过程中老师会提供大量优质资源。这个过程里同学们完成了预习,找到了问题,老师完成了对同学们的实际水平的调研,上课有重点,有的放矢的利用好课堂时间,讲的精要,学的开心。




我们从来不否认,学习是件辛苦的事。但是在这条辛苦的路上,也有人总在想办法让大家更轻松一点、更快乐一点、参与度更高一点。

希望每个人都能遇到让你爱上学习的那位老师。


让我们为每一位教师,点赞。